首页>篇章详情

黄海勇引渡案中的国际人权法问题

作者:
柳华文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大小:
1.24 MB
报告字数:
15950字
所属图书: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权问题常成为国际追逃过程中遣返、引渡工作的障碍。美洲人权法院审理的中国公民黄海勇诉秘鲁案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境外追逃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中国专家证人通过提供书面证词和出庭作证,协助秘鲁政府应诉,成功反驳了原告方的相关主张。2015年6月,法院判决由于不存在死刑和酷刑风险,秘鲁政府可以将黄海勇引渡回中国。这是美洲人权法院关于引渡框架下国家保障人权义务的首个案例,对于接受法院管辖的国家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对欧洲人权法院等区域性人权司法机构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具有一种启示作用。作为既有案例,美洲人权法院在此案中总结和运用的法理在国际法和国内法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反腐引渡美洲人权法院黄海勇

作者简介:

柳华文:柳华文,山东栖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法年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执行主编。1995 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北京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大学国际法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国际公法、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争端的解决等。主要社会兼职:兼任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亚洲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等。

文章目录
·基本案情
·庭审情况
法院的相关判决及其法理主张
  • (一)控辩双方的相关主张和法院确定的审理任务
  • (二)法院对涉及引渡的死刑风险的判断
  • (三)法院对涉及引渡的酷刑风险的判断
  • (四)法院确定本案可以使用的证据
案例意义与价值
  • (一)本案是美洲人权法院引渡第一案
  • (二)本案对其他国际人权司法机构的影响
  • (三)本案对国内司法机构处理人权问题的影响
  • (四)本案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结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