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经济增长-波动(危机)模型:技术创新、劳资关系类型与经济(波动)危机

作者:
骆桢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2868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宏观经济模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基于马克思经济增长-波动(危机)模型,通过最简单的生产条件的假设(线性生产技术),引入基于马克思理论的相关制度分析,证明即使在线性生产条件下,仍能形成复杂且丰富的经济动态。本文最终得出结论,劳资关系是影响资本积累中各变量内在联系的重要因素。非合作型劳资关系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会导致工资挤压利润或者劳动生产率下降,从而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则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出现利润率下降,经济增长无法持续。合作型劳资关系不仅在无技术进步时使得整个经济存在更大的增长空间,而且在技术进步条件下可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当技术进步导致失业率上升时,能够延缓经济转入衰退的时间。
关键词:

劳资关系技术进步资本积累马克思经济增长-波动模型

作者简介:

骆桢:骆桢 重庆万州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后凯恩斯经济学、非线性动态经济系统、技术创新与制度演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论文十数篇,如《工资-利润率倒U关系与经济危机的发生机制》《劳资关系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影响分析》等;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宏观经济学模型研究”“基于马克思理论的生产力进步测度、产出变动分解与经济增长研究”等。

文章目录
劳资关系类型与生产和分配
  • (一)马克思对生产、分配和技术变迁的分析:劳动过程视角
  • (二)劳资关系的类型与特点
·基本假定和模型框架
不同劳资关系类型下资本积累的矛盾运动
  • (一)技术不变的情况
  • (二)技术进步的情况
·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