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吴敏超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简介:

    1979年生,浙江海宁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2019年中宣部“青年英才”计划入选人。主要从事近代经济史、抗日战争史、华侨华人史研究。著有《国难中的学术与政治:中国经济学界的争鸣(1932~1937)》、《当代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合著)、《新西兰华侨华人史》(合著),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

  • 图书
  • 文章
  • 抗战变局中的华东
    吴敏超2020年05月出版
    抗战变局中的华东,处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汪伪政权、国民党政权和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并立的复杂状态。本书利用海峡两岸大量一手档案,力图从军事史、政治史和社会经济史各个层面,展现中共抗日力量在华东敌后的崛起、发展和坚持,以及全面抗战前期国民党军游击战的兴起和战争中后期的走私、疲沓与各自为政,呈现战时华东地方社会经历的关键性变动和诸多日常性面貌,考察芸芸众生在严酷的战火中应对苦难、努力生存的生命历程。
  • 《抗战变局中的华东》绪论
    2020年05月 出版
    本书上篇围绕新四军在长江南北的战略展开,讨论了抗战背景下,苏北、苏南和浙东各地新四军发展与壮大过程中各自面临的挑战。下篇则主要探讨国民党方面在华东前线的战斗与日常、作为与不作为,具体包括正面战场的变化、敌后游击战的兴起与沉寂、军粮征收等。
  • 挺进苏北:新四军的战略与实践
    2020年05月 出版
    本文利用国共双方资料,观察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向苏北发展过程中战略与实践层面之间的磨合调整、内部的分歧、来自国民党方面的阻力等,以期更好地把握新四军向苏北发展这一重要事件的全貌及具有的意义。
  • 苏南反“清乡”:中共干部汪大铭的作战与生活
    2020年05月 出版
    本文研究苏南新四军的反“清乡”,从共产党干部汪大铭的日记入手,用社会生活的视角观照紧张、危险、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同时兼及展现江南地理、气候、饮食风貌等生动翔实的历史细节。
  • 纵横四明: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对顽斗争
    2020年05月 出版
    本文考察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非嫡系部队田岫山、张俊升两部的统战工作。
  • 浦东悲歌:抗战变局中的侨商黄氏家族
    2020年05月 出版
    本文介绍抗战时期印尼侨商黄氏家族在祖国的投资的曲折经历。黄氏家族主营国际贸易,他们的商业帝国正是在旷日持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走向衰弱。
  • 从兴起到沉寂:全面抗战前期的浙西游击战
    2020年05月 出版
    浙西游击战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酝酿而生的。在浙西游击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民党正规军。虽然游击部队的出击是较小规模的、不定时的,但浙西位于日伪统治的核心地带,这种出击具有政治、战略与宣传上的重要意义。从地理上言,浙西的地位非同寻常,杭州在其辖境内,其西北即为南京,东北则是上海,是经济富庶的财赋之区。对浙西民众而言,游击战的展开与军队的进驻, 表明这里不是被阻绝、被遗弃的沦陷区,而是游击区。游击战使日军感到困扰———占领重点区域浙西仍是一个“治安不良”之地,必须不定期“扫荡”,并随时调整治理方针。而且,正是由于游击战的开展,伪组织难以在乡镇一级产生较大影响力,日伪统治悬浮于区县上层,不能深入农村。
  • 绍兴沦陷:战时的前线与日常
    2020年05月 出版
    宁绍战役之始,绍兴城突然沦陷,军政两方的表现备受诟病,引起最高层的震怒与批评。虽然绍兴城军政负责人受到军法处置,但国民党军长期驻守一地产生的军风纪问题、走私问题,随着通货膨胀、物资缺乏的加剧,成为抗战中后期日益严重的问题,而且在各个战场普遍存在。国民政府高层知悉原因所在,也限令地方彻底整改,并调换主政人员,试图予以改进,但成效甚微。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战前线,从两军紧张对垒、飞鸟难以逾越,到人员与货物的频繁往来,前线的含义,正变得越来越日常化。绍兴轻易失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正是前线日常化的生动注脚。
  • 战时军粮谁承担:安徽叶集军粮案的考察
    2020年05月 出版
    本文介绍抗战时期的军粮征购问题,以及与之密切相连的田赋征实问题,备受学界关注,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家、战区和省的层面。 本章拟另辟蹊径,深入地方,从叶集的战时环境和军粮事件的丰富材料中,深入考察军粮的具体征购情形及基层的应对,并以此管窥 军粮征收中的上下互动、公正性以及军粮的主要承担者等问题。
  • 《抗战变局中的华东》结语
    2020年05月 出版
    抗战变局中的华东,处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并存,汪伪政权、国民党政权和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三种政权并立的复杂状态。正是在几种势力的多方博弈和不断演变中,战时华东的基本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中共抗日力量在华东敌后的崛起、发展和坚持,国民党军前期开展的游击战之兴起与沉寂和战争中后期的走私、疲沓、各自为政等,展现了战时不同阶段华东地区的重要面向,而军政变化的背后均有一定的社会机制与经济因素。
  • 马寅初被捕前后:一位经济学家的政治选择
    2020年05月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