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25年08月
出版
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构建政府数字服务能力指标体系,以客观公正、可量化、可重复为原则,分成多个小组对中国[1]27个省级政府、4个直辖市、333个地级市政府的门户网站、政务微博(以新浪微博为主)、政务微信、政务App(Android和iOS系统)、政务短视频五种渠道进行了全方位的交叉测评和复查,主次分明、凸显特色,并运用大模型助力测评过程,进一步探讨政务大模型发展趋势,旨在推动中国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创新,探寻政务大模型应用前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公民满意度,促进中国政府数字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
2025年08月
出版
本文围绕省市政府数字服务能力指数展开分析,涵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 App 和政务短视频五大服务渠道。指数计算上,省份政府数字服务能力指数由省级及所辖各地级市政府数字服务能力综合指数平均得出。
-
2025年08月
出版
本文从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 App、政务短视频五大渠道,分析省市政府数字服务能力指数。直辖市中,北京政府网站参与服务能力突出,上海政务 App 多维度指数优异;省级层面,四川政府网站多能力领先,浙江政务 App、云南政务微博表现佳;地级市中,深圳政府网站、武汉政务微博等表现优秀。各渠道普遍呈现事务服务能力较强,但参与服务、服务创新能力不足的特点,且省域内地级市间存在发展差异,部分省份均衡性较好,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
-
2025年08月
出版
本文聚焦省市政府数字服务能力复合指数,含综合指数、“双微” 指数、“新媒体” 指数三类。综合指数由五大渠道加权得出,上海、浙江等省市表现优异,多数省级政府渠道发展不均,短视频渠道较弱;“双微” 指数中,云南、陕西等省级政府及多地级市处于较高水平,政务微信能力普遍高于微博;“新媒体” 指数里,浙江、云南等表现突出,省级政务微信和 App 建设较优,短视频仍处起步阶段。整体来看,省市数字服务复合指数区域差异明显,部分省份均衡性较好,为优化服务提供方向。
-
2025年08月
出版
本文从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 App、政务短视频五大渠道,甄选省市政府数字服务最佳实践案例。政府网站领域,北京、四川等省市网站功能完善;政务微博方面,北京 “北京发布”、四川 “四川发布” 等影响力突出;政务微信中,上海 “上海发布”、青海 “青海政务” 等服务优质;政务 App 里,上海 “随申办市民云”、浙江 “浙里办” 等表现优异;政务短视频领域,北京 “北京发布”、浙江 “美丽浙江” 等特色鲜明。这些案例从多维度展现数字服务建设成效,为省市政府提升数字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
2025年08月
出版
本文分析政府数字服务综合能力空间分布,先呈现直辖市与省级政府综合能力及各渠道指数分布,上海、浙江等综合能力居高水平,多数省级政府单渠道有优势但整体不均衡。再按东北、华北等七大区域分析,东北地区 “龙易办” 等推动服务优化,华北地区北京、内蒙古等各有渠道优势,华东地区上海、浙江等表现突出,其他区域也结合自身特点推进数字服务。整体来看,区域间数字服务能力存在差异,中部及北部部分省级政府表现较好,为区域协同提升提供依据。
-
2025年08月
出版
本文聚焦大模型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先阐述其辅助政务服务评价的具体实践,包括辅助数据收集(确定来源、采集数据)、数据处理(清洗预处理、标注等)、指标权重确定及案例分析,提升评价效率与准确性。再分析政务大模型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如赋能数据治理(以水务管理为例)、政务服务(改善体验、提高效率)、城市治理(实现智能治理、应对环保等挑战)。最后展望未来,指出政务大模型有广泛应用前景,但需应对数据偏见、隐私安全等挑战,为后续发展提供方向。
-
2025年08月
出版
本文剖析省市政府数字服务发展问题并提出建议。问题方面,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领先、西部滞后;顶层设计不完善,体系框架与统筹机制不足;创新能力欠缺,理念、技术等创新乏力;协同合作水平低,权责不清、政策衔接不畅;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待完善等问题。建议聚焦联动优势,抓好核心指标;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建设;重视基层创新,总结实践经验;注重协同治理,构建多元网络;强化信息安全,完善保障体系,为省市政府提升数字服务能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