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赵兴宏

  • 机构: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品德教育研究所
  • 简介:

    1956年3月生。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现任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品德教育研究所所长,辽宁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9部,主编教材10余部。主持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相关课题20余项。

  • 图书
  • 文章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赵兴宏2015年11月出版
    本书从以下角度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特征的再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与作用的再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程及展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理论变为物质力量的再思考。本书可以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人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部门和单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习者提供参考。
  • 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2015年11月 出版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活动,与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分离的特殊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传播、研讨、普及,成为人们践行的自觉行动,成为衡量人们行为的优劣和判断是非的标准,成为激励人们创造和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我们应该以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程度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检验尺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问,其理论探讨的领域十分宽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则是其重点研究的问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产生背景、现实意义、基本内涵、宣传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实施教育的规律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练和概括性表达,其自身也具备理论研究的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281357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何,当初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前面倡导的24个字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另一种意见认为,在三个倡导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等于这三个倡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应当更为凝练、更加简洁,更易为人们所记忆和表达,等等。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发表,终于结束了人们的争议,统一了人们的认识。该文件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11281358
  •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特征的再认识
    2015年11月 出版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解决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的问题。对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解,有利于我们拓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问题。尽管学界对此有许多的阐释,更有一些较权威的阐释,但我们仍然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图进行探索性的新表达。
  • 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与作用的再思考
    2015年11月 出版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几乎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科书都有阐释,许多论文和专著也有论述。应当怎样适度和全面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在参照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梳理,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程及展望
    2015年11月 出版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尽管设立时间不是很长,但其发展过程中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不懈付出,反映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视、扶持。
  •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新特点
    2015年11月 出版
    思想政治教育要对谁进行,即教育谁的问题,也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谁,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客观地评价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体现。
  •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
    2015年11月 出版
    所谓环境,一般指周围的状况。一种事物、一个主体、一项活动,不会存在于真空之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环境是可以变化的,主体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如何,怎样利用环境、改变环境,研究此类问题甚为重要。依不同的标准,可对环境进行各种分类,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软环境与硬环境)等。
  • 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2015年11月 出版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教育什么的问题,即用什么内容对教育对象实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应当有科学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旦确定了教育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教育,方式和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应当灵活把握,适时进行。
  •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2015年11月 出版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问题较多,其中的重要问题是在指导思想上、在工作思路上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解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的问题,这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理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问题。下面将就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应坚持的原则、应树立的观念、应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予以阐述,试图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2015年11月 出版
    途径即路径,指完成某一项事业或完成某一任务所应通过的路径,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完成某一项事业或完成某一任务的路径不是唯一的,可能有多种途径,但也有主次之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指对教育对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的路径,教育对象不同,实施教育的路径就会不同。方式即方法,具有具体性、战术性、局部性的特点,是在路径进程中的具体办法、对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或方法)是指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在选择教育的路径之后,运行于路径之上的具体方法和对策。途径与方式的关系是:途径具有宏观性,方式方法体现出具体性;途径的选择为目标任务服务,方式方法的选择为路径的顺畅服务。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是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其作用是为了清楚表达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具,是进行理论研究的方法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式方法的客观性、概括性总结和提炼,上升到理论层面的范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具有理论概括性、实际应用性的特点。我们经过实践探索和理论概括,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概括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结合的模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的模式、纵向教育与横向教育结合的模式、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的模式、消极心理干预与积极心理引导结合的模式。
  • 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新问题
    2015年11月 出版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由谁来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具体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问题,也即涉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问题。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如何不辱使命,知难而上,破解难题,同样是十分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