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檀传宝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简介:

    安徽怀宁县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学者”特聘教授。是全国及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德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学术委员会理事长,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德育原理》编写项目第一首席专家。

    截至2017年,已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等200余篇,出版的专著有《德育美学观》(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1999)、《教师伦理学专题》(2000、2010)、《浪漫:自由与责任——檀传宝德育十讲》(2012)、《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为幸福而教》(2015)等10部,以及诗文自选集《作为一棵风中的树》(2003、2009)、诗集《落槐花——微信体·乙未诗画》(2016)。主编、合著有《公民教育引论》(2011)、《中国公民教育评论(2016)》(2016)、《学校德育诊断案例研究》(2012)、《教师德育专业化读本》(2012)、《当代东西方德育发展要览》(2013)、《中外德育思想流派》(2015)、Educating"Good" Citizens in a Globalizing World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15、《教师专业伦理的基础与实践》(2016)、《培育好公民——中外公民教育比较研究》(2016)等。其中《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德育美学观》、《公民教育引论》等著作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学术奖励。

  • 图书
  • 文章
  • 中国公民教育评论.2017:公民权利意识与教育研究
    林可 班建武 副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编 ; 檀传宝 主编 2018年04月出版
    实现全面现代化,一直是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而全面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之一乃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怎样治理社会主义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应当“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进程中,公民教育与制度变革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因为公民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灵魂所在,更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代世界,谁抓住了公民教育,谁就抓住了现代文明的立足点和制高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说到底就是人性与灾难之间的一场竞赛,公民教育的价值就在于确保人性尊严和社会正义在这场竞赛中笑到最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基本条件之一就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目标的公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 文化差异与共同价值:对东西方“好公民”概念的批判性审视
    2018年04月 出版
    2010年3月,冒着暴风雪,我和丈夫离开了我们在韩国的家,搭乘飞机去澳大利亚。我们的航班延误了,因为飞机必须清雪之后才可以起飞。不过,最终我们降落在悉尼时,迎接我们的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我来到悉尼大学,被任命为人类发展与教育领域的讲师。在那个时候,这一迁移对我来说是个相当大的挑战。我离开了那熟悉的韩国文化,这个文化自我出生就伴随我,并支撑着我在首尔大学获得助理教授职位。而在这次文化迁徙中,我迁移到一个新的国家,接触到新的文化———澳大利亚文化,在这里我需要用英语而不是韩语任教。
  • 何谓21世纪“好”公民:课程的视角
    2018年04月 出版
    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公民身份构建。正如约翰·杜威,这位著名的美国教育哲学家曾经指出的:学校的关键任务是对下一代进行公民教育。自那时起,这一观点就广受认同。在20世纪,大部分国家的教育实践只是延循了这一观点:在教育系统中培养服从的、民族主义的未来公民。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挑战。许多政府都要面对更质疑、不信任、不积极的公民。而这些挑战,还将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进一步加剧。当然,政府、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已经意识到,培养积极公民是保证政治稳定和国家繁荣的关键。也许,21世纪需要重新思考一个更合适的好公民定义。在澳大利亚,州(state)、领地(territory)、联邦的教育部(自2014年起称“教育委员会”,即the Education Council)联合发布的三个《宣言》(三个得到一致认同的、有关关键教育目标的声明)就强调、突出了教育政策和有关项目的主要努力方向。其中,《墨尔本宣言》(MCEETYA,2008)就是最近在制定、引导教育政策实践方面对各地区均有最大影响力的教育文件。这一得到澳大利亚所有政府(联邦和地方政府)70041712一致认可的文件,给澳大利亚的学校教育提出了两个关键目标,分别是:目标一,澳大利亚教育追求平等和卓越;目标二,澳大利亚所有年轻人应该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并成为自信、有创意;积极、知情的公民。“积极、知情”的公民到底是什么含义?它是《墨尔本宣言》的基石,而这一宣言本身,已成为新澳大利亚国家课程建设的基础。“积极、知情”的公民等同于“好公民”吗?《澳大利亚国家课程:公民学与公民身份》在强调积极、知情、参与的公民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提出这个问题:所谓“好公民”到底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