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林可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简介:

    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博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Institute ofEducation,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IOE),并担任该校兼职讲师,教授本科生课程“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itizenship and PSHEE”, “Education,Values and Society”, 硕士生课程“UCL Global Citizenship Programme”。同时担任UCL-IOE“教育与民主公民身份国际研究中心”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Education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公民教育与德育、媒介素养教育、虚拟民族志研究方法。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主持和参与了国内外各级各类课题研究。

  • 图书
  • 文章
  • 中国公民教育评论.2017:公民权利意识与教育研究
    林可 班建武 副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编 ; 檀传宝 主编 2018年04月出版
    实现全面现代化,一直是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而全面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之一乃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怎样治理社会主义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应当“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进程中,公民教育与制度变革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因为公民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灵魂所在,更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代世界,谁抓住了公民教育,谁就抓住了现代文明的立足点和制高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说到底就是人性与灾难之间的一场竞赛,公民教育的价值就在于确保人性尊严和社会正义在这场竞赛中笑到最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基本条件之一就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目标的公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 青少年公民参与之能力赋权——英国参与式公民教育模式分析
    2018年04月 出版
    本文从权利视角出发解析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并将“权利-义务”取向与“能力”取向的公民参与概念相联系,阐述参与权、参与能力与公民教育的关系,总结出由“参与能力”保障“参与权利”的基本观点,并着重分析包含这一理念的英国公民教育模式。研究发现英国公民教育的课程政策、课程教学、社区活动以及教师培训都始终贯彻促进公民参与的理念,致力于营造校园和社区的参与文化,从而保证学生的参与权利,即为了实现公民参与权的“参与式公民教育”。研究也分析了这种公民教育方式所遭遇的困境和难题,进而探讨英国经验对于中国公民教育改革的启示。
  • 文化差异与共同价值:对东西方“好公民”概念的批判性审视
    2018年04月 出版
    2010年3月,冒着暴风雪,我和丈夫离开了我们在韩国的家,搭乘飞机去澳大利亚。我们的航班延误了,因为飞机必须清雪之后才可以起飞。不过,最终我们降落在悉尼时,迎接我们的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我来到悉尼大学,被任命为人类发展与教育领域的讲师。在那个时候,这一迁移对我来说是个相当大的挑战。我离开了那熟悉的韩国文化,这个文化自我出生就伴随我,并支撑着我在首尔大学获得助理教授职位。而在这次文化迁徙中,我迁移到一个新的国家,接触到新的文化———澳大利亚文化,在这里我需要用英语而不是韩语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