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17年06月
出版
本文分析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首先探寻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理论源流,接着探讨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理论的创立,最后分析了马克思晚年“人类学转向”与东方社会理论的深化。
-
2017年06月
出版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机制,无论是马克思对前人研究东方社会的理论成果的继承,还是从社会发展阶段论转向东方社会特殊论,亚细亚生产方式都是贯穿其中的一个关键词。这里,我们有必要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核心,考察和审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机制,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
-
2017年06月
出版
在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思想谱系中,亚细亚生产方式和“卡夫丁峡谷”是两个独特的词汇。前一个概念虽经150多年的论争,仍旧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哥德巴赫猜想”之一,而后一个概念则因为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构想成为东方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更因为马克思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转变体现了他晚年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的重大转型,意味着他的这一理论逐渐进入成熟形态与实践形态。因此,马克思晚期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的转型,不仅彰显出马克思理论探索本身的独特魅力,也彰显出他的理论对于现实革命实践的巨大张力,对探索马克思思想的历史演变和现实价值仍具有重大意义。
-
2017年06月
出版
本文分析了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提出和演变,首先介绍了作为东方社会特殊形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接着分析了从异化理论到亚细亚生产方式,最后介绍了马克思晚年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的深化。
-
2017年06月
出版
本文分析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辩证,马克思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完整表述,主要见之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两部著作中。马克思不仅阐明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而且厘清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其他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的相互区别。
-
2017年06月
出版
本文分析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次生形态,首先介绍了广义和狭义的解释,接着分析了三种次生形态,分别是印度的殖民化,中国的封建社会,以及俄国的村社制度。
-
2017年06月
出版
本文内容为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国际论争,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接着介绍了国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争。
-
2017年06月
出版
本文介绍了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实质,可以被概括为世界历史视野中普遍史观和特殊史观的关系问题。关注这一问题的现实重要性在于,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及东方社会理论的讨论和争论,不仅关系到对这一理论本身的评价,而且关系到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
-
2017年06月
出版
本文分析了“治水社会”与“东方专制主义”的互动逻辑。在西方世界,魏特夫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东方问题专家,魏特夫一直以“治水社会”理论的创始人自居。在《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他把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改换成“治水社会”,通过分析“治水社会”的特征推导出“东方专制主义”的结论,进而批判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倒退”,并认定俄国与中国等国的社会革命就是一种“亚细亚复辟”。
-
2017年06月
出版
本文分析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本文力图在深究马克思论述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东方发展道路的原初文本的基础上,辨析和审视当下对其东方发展理论的种种曲解,从而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给出尽可能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