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15年09月
出版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现代新技术、新产品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却在不断边缘化,人们对地域文化逐渐陌生,甚至厌恶。在现代商业文化背景下,产品设计让位于经济利益,“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商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现状对现代设计提出了新的问题,包括:过度对物质享受的倡导与追求造成设计在文化底蕴上的缺失;设计流于表面,过多地求新求异求奇,难以向大众提供深层的审美享受;对消费的追捧与高污染设计,导致了资源与环境问题等,设计面临新的竞争格局。如何倡导健康生活,如何提升设计作品文化价值,成为现代设计的新课题。在这种背景下,设计行业的各个方面不约而同地开始注重特定文化的定位与表达。现代设计以传统文化为参照,更容易从历史的角度准确地把握核心的设计理念,把握当今人类社会中的本质需求。设计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只有植根于传统,取精去糟,才能紧扣国际环境需求,引领世界未来。
-
2015年09月
出版
当代设计语境中民族话语的“失声”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研究的走向自我封闭,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当代设计的脱离。当代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一旦割裂了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联系,当代设计必将黯然失色。如何在当代设计的交融开放中传承传统文化,以实现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是构建中国当代设计文化特色体系,促使中国当代设计走向世界,进而在世界设计领域独树一帜的重要路径。
-
2015年09月
出版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积淀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当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将“保守”“落后”视为传统文化的代名词,一方面是由于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我们热衷于享受现代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财富,热衷于追捧潮流、前卫的新奇事物;另一方面是我们放弃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我们似乎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我们的民族身份正在逐渐消亡……事实上,我们所追捧的很多被看作是“前卫”的当代设计艺术并非完全是反传统的,例如当代装饰艺术、行为艺术、绘画、影像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影子。在当代设计艺术中体现传统文化精神、运用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设计创作,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也是中国当代设计对自身文化的再造活动。
-
2015年09月
出版
放眼历史上著名设计师,无不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获得设计灵感与创意源泉的。他们或是对传统造物思想去粗取精,将其运用到自己的造物活动中;或是对传统美学思想进行去伪存真,挖掘其在所处设计语境下的新内涵;或是对传统建筑文化批判继承,追求自身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贯古通今,兼收并蓄,兼具传统情怀与人文情怀,最终形成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语言。本章从典型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入手,探究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体现与传承。
-
2015年09月
出版
设计的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在设计上的集中反映。一味追寻国际化的设计风格只会令我们越来越失去民族传统,失去设计的根本。综观国内外每一位优秀大师的设计作品,无不是以展现民族风格为目标,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深深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在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不是浮于表面形式的赶时髦,而是要依托于传统文化的特色、精髓与内涵。当然,本章的重点不是陈述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是要进行方法论的探索。在当代设计中展现传统文化精神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种,如大融合的设计、元素的组合与变形、传统符号的再设计、传统工艺与传统思维方式的借鉴等,这些都值得我们一一探究与分析,但我们认为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才是正确运用传统文化首要解决的问题。
-
2015年09月
出版
我们处在一个兼具开放性、包容性与多元性的设计时代。随着苹果、索尼、IBM等品牌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些国外产品。在消费文化、精神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当代社会,使用国外产品甚至还成为一种时尚、身份地位的象征。走在大街小巷,你不用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人们手中不是握着苹果手机就是索尼、诺基亚手机,这些舶来物如海浪般席卷了中国的大半个消费市场,导致国内产品一度销售困难。于是,人们开始反思,并急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在不加思索的前提下,传统文化符号的使用已到了泛滥的地步,这似乎成为新一轮的时尚狂潮,脸谱、祥云、旗袍等传统形式符号随处可见。在此情况下,正确认识与把握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结合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而来的,是很深层次的东西,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与人们的心里,并不是我们随处可见的表面形式符号。我们要做的是挖掘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传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美学观念,并将其与当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构建出一条民族化、时代化、特色化的中国特色的道路。在全球化语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该结合设计的时代创新精神,做到传统与当代结合、东方与西方结合、技术与艺术结合,并在融合中创新、开拓,即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结合、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传统文化形式与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
-
2015年09月
出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过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例如诸子百家学说、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字汉语、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衣冠服饰及地域文化等。所有这些都是当代设计师设计创作的创意源与素材库,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在当代设计中是每一位当代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章结合传统文化中的典型元素,探讨传统文化对当代设计的启示。
-
2015年09月
出版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宗教哲学、经济贸易等诸多领域。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并在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茶与中国的风俗、诗歌、生活,甚至流传的宗教,都产生了融合,影响深刻。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而闽台两地茶产业兴盛,茶文化浓厚,闽台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以闽台茶文化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对包括茶具设计文化在内的当代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2015年09月
出版
伴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当代设计师往往注重中国设计与国际的接轨,而忽视了设计的本土化特征。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总体文化特征,这一特征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民族总体文化相貌特征的体现。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世界各民族文化呈现如此多姿多彩的局面。21世纪的今天,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融合与包容。中国当代设计作为整个世界设计领域越来越强大的一支力量,应当更清楚地认识到本土化的重要性,紧紧抓住中国传统文化这条主线不放,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入当代设计中来,形成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和理念,以确保在世界文化领域和设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本章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探讨设计实践过程中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代设计,强调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广中国当代设计,在应用中国当代设计的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人们更多地发现中国设计之美和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