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间的宣传战(1937~1945)》结语
作者:
翟意安
出版日期:
2021年4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大小:
7.41 MB
报告字数:
13406字
所属图书: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间的宣传战(1937~194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4.369-385
翟意安
摘要:
本文是《抗日战争期间中日间的宣传战(1937~1945)》一书的结语。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主要大国,均极为重视宣传在战争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对前人经验教训的总结,人们在实践中得出了诸多关于宣传的方法和技巧。抗战期间中日间的宣传战,也向世人展现了诸多的宣传方法和技巧。关于宣传工作的得失利弊,无论中方还是日方,事后都有详细的工作汇报。比如在对华北民众的宣传方式上,中日双方均强调口头宣传,在山东,日军的“宣传方式着重于口头宣传与训练,各地建立宣传网,以为要深入农村,反对共产党欺骗必须着重口头宣传”。中共方面也指出:“在广大的农村,对伪军、伪组织的下层,应当强调口头宣传——喊话,座谈会,讲演。”“必须把喊话工作向前提高一步,喊话工作是对伪军士兵最好的宣传方式。”[7]两者的总结,均结合了当时华北中国底层民众文盲率较高、农民和底层士兵识字率较低的现状。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国民党
农民群众
宣传战
作者简介:
翟意安:
1978年生,广西平乐县人。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日关系史。
相关报告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的对日宣传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间的宣传战(1937~1945)》绪论
《谋心: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的“宣抚工作”(1937—1945)》绪论
《谋心: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的“宣抚工作”(1937—1945)》结语
2020年的中日关系及未来展望
《日军侵华暴行实录》前言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杀俘问题的事实考证
《辛亥革命至国民革命时期日本的对华认识》研究综述
辛亥革命对日本的思想冲击
民国初年日本的对华认识和中日关系构想
文章目录
·
一
·
二
·
三
·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