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日益进步,离不开从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上对此加以审视。通过透视各种现实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可以为解决重大时代问题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既是中国道路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呼唤的理论创新需要,也是全球化时代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现时代与马克思所处时代之间的同构性,即它们同属“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与环节,以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共同决定马克思的思想及文本的强大生命力。其中,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以批判蒲鲁东的方式正面阐释的新世界观,包括哲学之地位与使命的重新界定与理解、观照社会主要经济现象的方法、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宗旨的把握等,仍具有显著的前瞻性与超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