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理解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作者:
〔英〕阿尔弗雷多·萨德-费洛(AlfredoSaad-Filho) 周丹 孔祥润 王月
出版日期:
2021年3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9610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的价值
摘要:

本文批判性地评述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两种理解:第一种是“物化劳动”(embodied labour)的观点,包括“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和斯拉法的方法;第二种是价值形式理论(value form theories)的观点,包括鲁宾(Rubin)的观点和迪梅尼尔(Duménil)、弗里(Foley)所发展的“新解释”的观点。

这些理解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价值关系的认知不同。前一种观点主张价值是物化在商品中的平均劳动时间,后一种观点论证价值是货币体现出的对社会劳动的控制。对价值关系的不同认知,对价值分析的作用、意义和重要性的不同理解,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合法性的不同观点,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过去一百多年对马克思的理论有着激烈的争论。

本文并不会全面审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理解。71574994本文的目的不过是勾勒出最具影响力的两种理解及其分支,并且批判性地澄清它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贡献。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传统上对马克思的理解和斯拉法对马克思的理解分别展开评述;第二部分分析价值形式理论,包括鲁宾传统和“新解释”;第三部分得出主要结论。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物化劳动价值形式理论

作者简介:

〔英〕阿尔弗雷多·萨德-费洛(AlfredoSaad-Filho):阿尔弗雷多·萨德-费洛(Alfredo Saad-Filho) 英国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伦敦国王学院教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曾在巴西、加拿大、日本、莫桑比克、瑞士和英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并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担任高级经济事务干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新自由主义批判、劳动价值论及其应用等。著有《马克思的价值: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2002),合著《马克思的〈资本论〉》第四版(2004)、《促进增长、就业和减贫的经济政策:以赞比亚为例》(2007)等,主编《反对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导论》(2003)、《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2005)等。

周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价值哲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研究》(2015),合著《现时代的精神境遇》(2013)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5),先后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孔祥润:哲学博士,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古希腊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近年出版译著两部:《〈申辩篇〉中的苏格拉底》(2018)、《哲人-王:柏拉图〈王制〉的论证》(2020)。

王月: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物化劳动的理解
  • 传统马克思主义
  • 斯拉法的分析
第二节 价值形式理论
  • 鲁宾传统
  • “新解释”
·第三节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