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系统化实践机制与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
蔡毅强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83页
报告大小:
1.47 MB
报告字数:
74811字
所属图书: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系统化实践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高校立德树人实践活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实践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实践活动中,影响这种活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40页。是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要构建立德树人系统化实践机制与评价体系,首先要积极探索构建一套内外协同共同释能的“三全育人”新机制,其次要探索如何评价这套新机制的“系统性育人成效”。回答与满足当前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之问与紧要之需是构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系统化实践机制与评价体系的前提。在对高校立德树人系统本身的内在机理和结构分析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机制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统筹多方主体协同育人,优化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运作,实现各渠道、各载体协同作用,是高校提升立德树人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蔡毅强:法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福”文化工作专家库专家、福建省高校思政研究会智库成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文化强国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级报纸,《红旗文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资助计划1项;参与中央“马工程”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家社科基金专刊发表,入选中宣部理论局编《深度解读中国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中国梦研究成果汇编》。参与指导学生参加首届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均获得铜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建立健全高校育人主导机制
  • 构建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育人“新高地”
  • 积极发挥院系党组织在育人中的“中场线”作用
  • 强化高校基层党支部育人的“机体细胞”功能
第二节 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机制
  • 明确全员育人的范畴与责任
  • 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性
  • 构建教学相长、休戚与共的师生关系
第三节 构建“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相结合的全程育人机制
  • 构建中大研循序渐进的教育链条
  • 开展好重要时间节点的主题教育
第四节 构建多维空间的全方位育人机制
  • 构建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课程体系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教材与话语体系
  • 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
  • 优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生态空间
第五节 构建立德树人的外部协同机制
  • 构建家校深度合作的互渗机制
  • 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共同育人格局
  • 构建全媒体育人生态系统
第六节 建立健全高校立德树人评价体系
  • 评价主体多元化,回答“谁来评价”的问题
  • 完善分层分类的立体评价标准,明确“评价依据”的内容
  • 构建协同配合的科学评价方法,探寻“怎么评价”的途径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