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22年11月
出版
古代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成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孔子倡导“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君子人格为价值取向而引领了儒家思想的发展;王阳明创建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的心学。在中国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近现代先进思想于一身的李大钊,道出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正是对当时青年的最好写照。汪鸾翔先生为清华大学校歌赋句,“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些德与言都是对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愿的传承和弘扬。在中华民族面临倒悬之危之际,青年勇于扛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旗。一个浸润过“亢慕义斋”油墨香的政党在血与火淬炼的伟大征程中,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青年,培养一批又一批坚定、清醒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青春力量。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当代的中国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青春的赛道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引领青年、培养青年,使中国梦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任务。
-
2022年11月
出版
立德树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育者是人,教育对象也是人,教育劳动产品还是人,而这些人又是有思想、有知识的复杂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也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高校要推进立德树人系统化实践,首要一步就是理解教育的本质,准确、科学地把握“人”的理论蕴涵。马克思人学理论从“现实的人”出发,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精辟的剖析,是专门研究人的存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为高校立德树人中“人”的蕴涵提供理论支持。
-
2022年11月
出版
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于青年。李大钊说过:“青年者,国家之魂。”百年来,我们的党始终重视青年、信任青年、关心青年,把培养、团结、依靠青年作为党的工作重点,引领青年选择和坚持成长的正确方向,帮其认清、担当和践履自己的历史使命,使青年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充分发挥青年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1937年,毛泽东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时强调:“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也为我们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指明了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回顾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实践历程,“立德树人”理念,作为中国共产党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贯穿和蕴含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对马克思人学理论不断承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创新与发展了一套内容丰富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2022年11月
出版
在解读高校立德树人中“人”的理论蕴涵和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的历史实践和基本经验之后,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党始终密切关注时代变化,重视培养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要求的人才,不断深化和拓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国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在纷繁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挑战依然严峻,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难以估量的挑战。由于外部环境、工作任务与对象特征不断发生变化,跟党和国家的要求相比,跟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的新期待相比,高校立德树人依旧任重道远。因此,审视和分析高校立德树人的现状,找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进一步研究推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系统化实践的现实依据。
-
2022年11月
出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基础,其中蕴含丰富的系统观点,描绘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强调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正好为我们推动高校立德树人系统化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系统观念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的含义,善于把高校立德树人实践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升到哲学理论层面来思考和把握,充分运用这些理论武器来系统化推进立德树人实践,不断开创高校育人的新局面。
-
2022年11月
出版
构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系统化实践机制,是基于高校立德树人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育人系统的考量,其必然性和可行性在于所要协调的要素之间互动规律存在的客观性。为了有效地构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系统化实践机制,首先必须弄清楚高校立德树人系统本身的运行机理。也就是说,阐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系统本身的运行机理是推动构建高校立德树人系统化实践机制的关键环节。构建新时代立德树人系统化实践机制,首先要分析高校立德树人系统本身内在的运行机理,分析立德树人过程中不同教育主体、不同教育形式及其组成结构、相互作用原理。
-
2022年11月
出版
-
2022年11月
出版
系统思维是人们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分析世界的思维方法,是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来认识和把握整体的思维方式。高校立德树人本身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不是某一主体的事,而是一个全方位、整体性、系统性的复杂工程。需要把解决问题的方向对准全局和整体,从全局和整体出发,对立德树人的各要素要考察周全和充分,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使立德树人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实现育人功能最大化。因此,系统思维方法是我们研究立德树人的一种有效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