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贯穿式、系统化”的实践,不断提升协同育人整体效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重要保障。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未停止探索教育真谛的脚步,在弘扬中华民族崇德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不断探索和创新立德树人实践路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独特标识。总结好理解好这些宝贵经验,对新时代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立德树人系统化实践机制是一个以人的主体性为主导的“教育共同体”,有其独特的内在运行规律和运行机理。这要求我们必须传承百年宝贵经验,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把握高校立德树人实践活动的规律,统筹构建“多位一体”立德树人系统化的实践机制,使高校立德树人系统发挥最大效能、实现最优目标。
例与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研究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法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福”文化工作专家库专家、福建省高校思政研究会智库成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文化强国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级报纸,《红旗文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资助计划1项;参与中央“马工程”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家社科基金专刊发表,入选中宣部理论局编《深度解读中国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中国梦研究成果汇编》。参与指导学生参加首届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均获得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