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对1919年五四风潮的考察及研究,莫不注意抵制日货运动的波澜壮阔。即如《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和《五四运动在江苏》二书,所收史料便多是学商两界参与抵制运动的原委经过。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五四运动在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就时间性言,抵制运动比罢课、罢市、罢工(统称“三罢”)更为持久。就效果言,对日本在华经济的打击也更为深远。圣约翰大学前教授雷默(C.F.Remer)指出,五四抵制运动以学生为主力。C.F.Remer,A Study of Chinese Boycotts,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Press,1933,p.55.近年李达嘉进一步认为,“五四抵制日货运动,学生从一开始便企图掌握主导权,并且积极地进行全面性的动员”。李达嘉:《罪与罚——五四抵制日货运动中学生对商人的强制行为》,《新史学》第14卷第2期,2003年。本文着重探讨抵制运动弥漫上海及江苏省之前,在舆论界声势高涨的“商战”舆论如何形成并落实到行动;五四前后在东南地域享有崇高声望的张謇及其相关集团,在这一抵制浪潮中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提出的“商战”观点,对五四时期的学商两界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