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围绕着如何看待中西文化、如何处理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道路等问题,展开了接连不断的争论,其中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引起的争论尤为热烈。针对梁氏书中提出的一系列闻所未闻的新观点,包括常乃悳、李石岑、严既澄、张东荪、“恶石”、刘伯明、冯友兰、袁家骅、释太虚、景昌极、胡适、杨明斋等在内的一批知名文化人,常乃悳介绍梁著之事见于李石岑《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在中国公学讲演》一文:“闻说这书的内容,昨日常乃悳先生已经为诸君详细介绍了。”其余知名文化人文章如下:李石岑《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在中国公学讲演》,《民铎》第3卷第3号,1922年3月1日;严既澄《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民铎》第3卷第3号,1922年3月1日;张东荪《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时事新报·学灯》1922年3月19日;恶石《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民国日报·觉悟》1922年3月28日;刘伯明《评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学衡》第3期,1922年3月;冯友兰《论比较中西(为谈中西文化及民族性者进一解)》,《学艺》第3卷第10号,1922年5月1日;袁家骅《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时事新报·学灯》1922年6月28、29、30日;释太虚《一封论文化的信(致李石岑)》,《时事新报·学灯》1922年7月20日;景昌极《评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文哲学报》第2期,1922年7月;胡适《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书杂志》第8号,1923年4月1日;杨明斋《评中西文化观》,1924年初版。纷纷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提出尖锐批评,形成了少有的热闹场面。本文主旨不是对这场论争做全面论述,而是侧重于对李石岑的批评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其与胡适批评的简要比较,看二人在思想方法上的主要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