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财产理论的哲学意蕴

作者:
刘长军
出版日期:
2018年11月
报告页数:
76页
报告大小:
1.37 MB
报告字数:
73994字
所属图书:
财产与风险:马克思财产理论的逻辑与方法论自觉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显而易见,如果说批判前人类社会的私有财产,特别是批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财产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构成马克思财产理论学说的逻辑基点和主题;那么,超越资本主义社会财产现实与逻辑,探讨带有其脱胎而来的旧社会的痕迹,从而必然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在“资产阶级法权”框架内的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关于财产一般和市场经济一般等方面界说,关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对财产关系的调节和对市场经济手段的运用(为发展生产力),构建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就构成了马克思财产理论学说的价值归宿。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财产理论

作者简介:

刘长军:男,哲学博士,山东蒙阴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财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曾主持“当代中国农村公共财产治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14XKS046)、“马克思应对西欧社会财产问题的逻辑与方法论启示”(北京市社科基金,16KDB013)等课题十几项,在《现代经济探讨》《东南学术》等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二十多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资本”“劳动”论说中的财产辩证法
  • 一、资本财产的自我扬弃
  • 二、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争取自身财产权利的斗争
  • 三、未来社会的财产规定
第二节 马克思市场经济二重性论说中的“可扩展空间”
  • 一、市场经济内蕴的哲学思考
  • 二、发展和驾驭市场经济的非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论
第三节 马克思财产效率论说的“人本”意蕴
  • 一、财产稀缺
  • 二、财产效率问题:财产效率是应对财产稀缺的现代逻辑
  • 三、马克思财产效率观的“人本”意蕴
第四节 马克思“流通”论说的伦理意蕴
  • 一、市场流通的前提性规定:所有权、平等和自由
  • 二、市场流通的契约意蕴
  • 三、市场流通的信用意蕴
第五节 马克思“自然人道”财产权利界说
  • 一、古典财产法权理论探源
  • 二、“自然人道”财产法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