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伊朗:“教义”与“民意”间的伊斯兰政体
作者:
亚洲政治发展研究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报告页数:
59页
报告大小:
1.49 MB
报告字数:
57115字
所属图书:
民主与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9.224-282
房宁
梁炳猛
BinodSingh(高兴)
吴冰冰
郑振清
冯立冰
郭静
许利平
潘金娥
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然后分析了伊朗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选举体系进行介绍,最后总结了伊朗的伊斯兰政体的独特性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宗教
独特性
伊朗
什叶派
伊斯兰政体
作者简介:
亚洲政治发展研究课题组:
相关报告
伊朗政权稳固的内部根源及启示
伊朗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伊朗对外行为的战略文化分析
论哈贝马斯的“后世俗社会”概念
引言
儒学与宗教的关系
中世纪哲学中的宽容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与宽容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宽容思想
结语
文章目录
从“白色革命”到伊斯兰革命
伊朗的什叶派传统
巴列维王朝与“白色革命”
霍梅尼与伊斯兰革命
伊朗伊斯兰政治制度的确立和演变
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
最高领袖制度
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与宪法监护委员会
伊朗的选举与派系政治
保守派、务实派与改革派
新保守派、革命卫队与反政府势力
独特的伊斯兰政体
生于“教义”与“民意”的两极政体
伊斯兰政体的社会文化原因
统筹兼顾 伊斯兰政体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