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博弈原理

作者:
宋树理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929.22 KB
报告字数:
10143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理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马克思的国际不平等交换思想指出,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是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的实现方式,其实质是国际资本剥削。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企业国际化经营行为的影响,使得国际不平等交换即便是国际剥削加剧也能长期存在和发展,而开放型国家和国际化企业为了长期利益最大化,会产生积极改善国际剥削关系的内在动力。因此,有必要运用新的分析工具深入解析和全面理解马克思的国际不平等交换思想,根据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理性处理国际不平等交换问题,适时创新对外开放模式,提高外贸互惠的潜在水平。
关键词:

参与人国际不平等交换博弈原理剩余价值国际转移

作者简介:

宋树理: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教授,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受国家公派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做访问学者。曾入选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浙江省第四期“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现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常务理事,浙江省《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多项。在《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报》《海派经济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入选《世界经济年鉴》国际政治经济学最佳中文论文2篇、英译中论文2篇;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理论》,参编教材《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相关成果曾获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1项,浙江省商务厅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理论溯源
第二节 马克思的不平等交换思想
  • 劳资交换不平等及其特征
  • 价值规律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重大变化
第三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动态博弈模型
  • 基本假定
  • 模型构建
  • 模型分析
·主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