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作者:
邓翠华 陈墀成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大小:
1.09 MB
报告字数:
27416字
所属图书: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怎样才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首先要解决制度问题。必须先扫除工业化道路上的两个大障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扫除了制度障碍,20世纪80年代,又通过改革开放理顺了体制,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促进了工业化的大发展。今天,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又面临着一次新的选择,即选择怎样的工业化发展方式或道路。因为即使找到了一种合理的体制,但如不能寻求到一种合理的长期发展方式,中国的现代化能否实现仍是疑问。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走传统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工业化,同时引起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对于工业化后来者的中国来说,传统工业化道路已走不通了,必须通过变革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完成工业化任务。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积极应对影响全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而且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生态文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工业化生态环境建设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作者简介:

邓翠华: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项目1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教学与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论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企业生态责任》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获福建省第八届(200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陈墀成:现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与生态哲学,出版专著《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14)、《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中华书局,2005)、《筛选、组织与传播——科技创新的信息新视角》(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等多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厦门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近百篇。近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厦门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相关课题10多项;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类2007年、论文类2009年)等奖项多项。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
  •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探索
  •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道路转型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第三次工业革命赋予新型工业化道路新的内涵
第三节 探索生态文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生态文明”概念的含义及其意义
  • 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