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支撑:生态化创新科技

作者:
邓翠华 陈墀成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30页
报告大小:
1.07 MB
报告字数:
28325字
所属图书: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劳动力、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所拥有的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深度、广度与效率,从而决定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基础,需要实现科技创新范式的转型,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生态化,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调节控制生产与消费领域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化解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对抗,奠定生态文明社会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工业化生态环境建设中国工业化进程生态化创新科技

作者简介:

邓翠华: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项目1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教学与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论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企业生态责任》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获福建省第八届(200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陈墀成:现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与生态哲学,出版专著《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14)、《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中华书局,2005)、《筛选、组织与传播——科技创新的信息新视角》(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等多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厦门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近百篇。近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厦门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相关课题10多项;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类2007年、论文类2009年)等奖项多项。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型
  • 科技应用的生态环境效应
  • 科学技术的价值审视
  • 科技创新的生态化导向
第二节 生态化科技创新的功能
  • 资源拓展与节约功能
  • 循环经济功能
  • 生态产业发展功能
  • 生态意识培育功能
第三节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社会推动
  • 观念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转型
  • 创新评价体系推动生态化创新
  • 协同创新体制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