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紧盯与群众接触最频繁、最直接的基层村主任、站长、所长、校长、院长、社长权力行使,通过梳理权力清单化、规范用权流程化、宣传引导立体化、示范引领规范化、过程监督透明化,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制定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乡村“六小长”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按照目的、任务、职权范围进行分类,共有72项“小微”权力,包含权力事项、权力来源、风险点、风险等级、风险防控措施、流程图等,为“六小长”干部行使权力划定“边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建立以来,该县已公布行政权力2668项,办理审批事项13.4万件,删减证明材料56项,减少申请材料742项,问责处理违反清单制度的党员干部12人,行政效能大幅度提升。
(资料来源: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纪委)
评析: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既是维护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基层“六小长”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为频繁,他们用权是否规范,人民群众最为敏感,一旦用权不公、权力滥用,损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败坏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贵州沿河通过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列出“六小长”权力清单并向群众公示,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又在笼子外加了“看笼人”,给基层“六小长”规范用权上了“双保险”。基层“六小长”用权规范,群众利益得到保障,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决战脱贫攻坚人心更齐,实现全面同步小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