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贵州沿河:规范乡村“六小长”权力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出版日期:
2020年4月
报告页数:
2页
报告大小:
982.78 KB
报告字数:
73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紧盯与群众接触最频繁、最直接的基层村主任、站长、所长、校长、院长、社长权力行使,通过梳理权力清单化、规范用权流程化、宣传引导立体化、示范引领规范化、过程监督透明化,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制定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乡村“六小长”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按照目的、任务、职权范围进行分类,共有72项“小微”权力,包含权力事项、权力来源、风险点、风险等级、风险防控措施、流程图等,为“六小长”干部行使权力划定“边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建立以来,该县已公布行政权力2668项,办理审批事项13.4万件,删减证明材料56项,减少申请材料742项,问责处理违反清单制度的党员干部12人,行政效能大幅度提升。

(资料来源: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纪委)

评析: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既是维护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基层“六小长”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为频繁,他们用权是否规范,人民群众最为敏感,一旦用权不公、权力滥用,损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败坏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贵州沿河通过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列出“六小长”权力清单并向群众公示,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又在笼子外加了“看笼人”,给基层“六小长”规范用权上了“双保险”。基层“六小长”用权规范,群众利益得到保障,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决战脱贫攻坚人心更齐,实现全面同步小康指日可待。

关键词:

贵州沿河规范乡村“六小长”权力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是在中央纪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怀支持下成立并成长起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端专业化智库。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由常务副院长牵头的廉政研究协调领导小组。2009年12月,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常务副书记何勇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陈奎元共同揭牌。中心理事长一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担任,现任理事长为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京清。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门类齐全、高端人才集中的优势,吸纳院内外97位学术功底深厚、理论思维突出的专家学者和反腐败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担任理事,70%以上的理事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其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政法、社会、历史、国际等多个学科。中心紧贴实践,组织专家到31个省(区、市)和10多个中央部委经常性开展国情调研考察活动,先后完成“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绩效测评研究”“各国反腐败体制机制比较研究”“中外预防和打击腐败措施比较研究”“事业单位防治腐败研究”等200多项重大研究任务,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成果,出版《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反腐败体制机制研究》《王阳明廉政思想与行为研究》等著作20余部,撰写研究报告170多篇,70多篇获得中央领导批示。2013年以来,中心问卷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曾4次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采用。2011年以来,中心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反腐倡廉蓝皮书),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有影响力的图书品牌,是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展的重要科研平台。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连续举办12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论坛”,还举办了2届“中欧廉政智库高端论坛”和4届“中国基层廉政研究论坛”,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永州市、四川省广元市和大竹县、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贵州省铜仁市、福建省龙岩市、陕西省安康市、浙江省余姚市等地建立了廉政调研基地,与北京市、青岛市、厦门市等地以及国家电网、京东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中心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合作,主动“走出去”,不断拓展合作渠道,积极与国(境)外相关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先后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术考察,走访反腐败行政机构、议会、法院、检察院、审计院、反贪局、高校等,已经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心地址和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电话兼传真:+86(010)85195127邮箱:jiangly@cass.org.cn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