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2020~2021年我国数字公民教育的国际发展状况

作者:
党生翠
出版日期:
2021年9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1.27 MB
报告字数:
10959字
所属图书: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运用制度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基于青少年视角对数字公民教育产生的技术-伦理-社会三维背景进行了分析,运用赋权理论内剖式审视了数字公民教育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探究了美国对于数字公民教育发展的动力与协同机制,最后基于我国数字公民的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教育国际数字公民

作者简介:

党生翠: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社会学。

文章目录
数字公民教育兴起的背景
  • (一)从用户数量看,青少年已成为数字社会的行动主体之一
  • (二)青少年演变为互联网世界的弱势群体
  • (三)青少年是互联网空间的未来主体
国外数字公民教育的基本原则:基于内涵的分析
  • (一)认知视角:从保护对象到平等主体
  • (二)教育路径:从赋能到赋权
  • (三)教育内容:从使用网络到全面发展社会化
数字公民教育的具体做法及特点
  • (一)协同体系:数字公民教育的国家-社会联动
  • (二)行动导向:教育者作为主体
  • (三)量化倾向:评估测评路径的实施
国际数字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发及政策建议
  • (一)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从网络素养到数字公民教育的转向
  • (二)建立国家-社会的数字公民教育协同体系
  • (三)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素养框架
  • (四)利用媒体宣传,提升数字公民认知普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