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化旅游扶贫研究

作者:
彭雷霆 陈逸芳 PengLeiting ChenYifang
出版日期:
2019年6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1.5 MB
报告字数:
12950字
所属图书:
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8)No.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多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研究民族地区文化旅游扶贫意义重大。通过实地调研,本文把怒江州文化旅游扶贫模式归纳为“政府+社会资本+文化能人”多元主体共同推动的基本模式,同时指出怒江州文化旅游扶贫面临的困境。通过案例解析,本文认为发展文化旅游可以突破民族贫困地区的贫困恶性循环,同时提出怒江州文化旅游扶贫的优化途径,即应推动贫困群众参与,构建“政府+企业+社区”的模式;并通过区域旅游联合开发,提升旅游发展的竞争力。

关键词:

文化旅游扶贫怒江州

作者简介:

彭雷霆: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逸芳:陈逸芳,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管理。

PengLeiting:

ChenYifang:

文章目录
怒江州区域现状及贫困特点
  • (一)怒江州区位独特、地形特殊,多重任务叠加
  • (二)怒江州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
  • (三)怒江州具备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
怒江州文化旅游扶贫模式分析
  • (一)政府抓好产业规划,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
  • (二)强化招商引资,发挥社会资本优势
  • (三)发挥“文化能人”的带动作用
怒江州文化旅游扶贫的制约性因素
  • (一)受自然、交通条件限制明显
  • (二)贫困群众个体文化能力不足
  • (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开发效果不明显
怒江州文化旅游扶贫的一点思考
  • (一)发展文化旅游可以突破民族贫困地区的贫困恶性循环
  • (二)推动贫困群众参与,构建“政府+企业+社区”的模式
  • (三)通过区域旅游联合开发,提升旅游发展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