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论韩非

作者:
易志刚 王晓兴
出版日期:
2018年4月
报告页数:
35页
报告大小:
1.74 MB
报告字数:
29654字
所属图书:
国学论衡(第七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韩非把“法”“术”“势”统一起来,认为三者不可偏废,是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并不是一个掌握实权的政治家、实践家,而是一个思想家、哲学家。在他的学说和主张背后,饱含着对历史和人以及天道和人道的反思。从历史的变迁中把握现实,由天道而求人道,构筑“务为治者”的合理性根据,是韩非哲学的起点,也是韩非哲学的终点和目标。韩非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学说和主张以及他的哲学,成为秦汉以后中国古代政治乃至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奉行的信条。韩非哲学的致命处,是折断了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要重新挺直脊梁,除了批判和反思,也必须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找到自立于天地之间的思想资源。要把这项工作做起来,恐怕还只能像宋学一样,从孟子开始。

关键词:

人道天道务为治者道理

作者简介:

易志刚:易志刚,1962年生,男,湖南岳阳人,青海藏文化馆馆长,主要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王晓兴:王晓兴 生于1950年。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长期潜心于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倡导从中西人论和原创文化的视角关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空间。著有《『仁』何以可能——孔子再认识》(2013)、《『王天下』与汉帝国》(2009)、《雅斯贝斯的世界历史纲要与文化研究的历史视野》(2007)、《王天下——殷周之际对中国文化的奠基意义》(2007)、《人类的普遍正义及其历史渊源》(2007)、《原创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2003)、《道、逻各斯与社会历史变动——关于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一点思考》(1998)等代表性学术论文。

文章目录
·“务为治者”与“战国”
韩非的学说和主张
  • (一)奸佞和庸主
  • (二)“法术之士”和“当涂之人”
  • (三)圣主和贤臣
  • (四)“法”“术”“势”和“二柄”
韩非的哲学
  • (一)“古今异俗”与“好利恶害”
  • (二)“公利”与“私便”
  • (三)“道”“理”与“人主之道”
·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