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将“理”作为其学术体系的核心,并努力将理学思想发挥于其政治理想与实践中。日本古学派儒者荻生徂徕早年从朱子学,中年后发生思想转折,开始对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思想进行批判与反思,认为朱熹的理学本体论空虚无凭,远离先王之道。朱熹与荻生徂徕理解先王之道权威性的出发点不同,以至荻生徂徕对朱子理学批评的侧重于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辨析,在致用的实际事功层面对朱熹政治理念进行质疑。从二者的政治理想本旨来看,两者政治理念的方法论亦有不同,二者对于复先王之道思考方式的差异,最终在于二者对自然秩序与主体性人格之间的不同诉求,须回到各自特定的历史环境理解时代对二者的主体人格观念差异产生的重要影响。相反,对主体性人格的定位也影响着后世对复“先王之道”的解读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