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知识——增多,浓缩,分布

作者:
出版日期:
2017年10月
报告页数:
77页
报告大小:
1.58 MB
报告字数:
56429字
所属图书:
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全3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知识”是一种特别易逝的东西。作为一种社会元素,知识有别于哲学对它的各种定义,它是知识社会学这个历史不足百年的古老学科的发明。知识社会学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为“精神”的那部分推到了社会的核心位置,并使之与生活实践和社会境况发生关联。较之“文化”这个无所不包的概念,“知识”的外延窄一些。在此我们且把宗教和艺术排除在外。关于宗教方面的内容参见本书第18章。本章所讲的“知识”是指用以在现实世界中解决问题和应对生活状况的认知资源。这是一个与19世纪现实状况相符的初步概念。当时至少在欧洲和北美产生了对知识的理性主义和工具化的理解。知识应该有用。它应该提升人类掌控大自然的能力,通过运用技术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使人们的世界观摆脱迷信的影响,即知识应尽可能在方方面面发挥作用。较之其他事物,知识的丰富和增长最能体现进步,而在欧洲精英眼中进步是时代的标志。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世界性语言:大语言地区
  • 语言全球化的赢家
  • 作为单行道的语言传播
  • 语言杂交:皮钦语
  • 语言融合的界限
读写能力教育和学校化
  • 欧洲的读写能力普及
  • 美国的“阅读时代”
  • 古老的亚洲书面文化
  • 古老的中国教育文化为何落后了?
  • 学校之国(Schulstaat)与国立学校(Staatschule)
  • 世界的学校化
作为欧洲文化输出品的大学
  • 近代早期大学和现代大学之间的断档
  • 殖民地的大学
  • 亚洲非殖民国家的学者传统和新开端
  • 研究型大学的理想与模式
  • 欧洲推迟采用德国模式
  • 美国大学的崛起
  • 日本:引进了半个德国大学模式
知识的流动性和译介
  • 不同的接受模式
  • 以艺术和非理性主义交换科学?
关于自我及他者的人文科学
  •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 东方学与民族学
  • 作为帝国科学的地理学
  • 民俗学:发现民族乡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