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书详情

中国首都发展报告(2024~2025)

书名:
中国首都发展报告(2024~2025)
英 文 名:
DEVELOPMENT REPORT ON THE CAPITAL OF CHINA (2024-2025)
作 者: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组织编写 ; 贺亚兰 主编 ; 陆小成 执行主编 ; 何仁伟 刘小敏 贾澎 徐爽 副主编
I S B N:
978-7-5228-5175-4
丛 书 名:
北京蓝皮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中国首都“四个中心” 功能建设和谐宜居之都
出 版 日 期:
2025年6月
生成引文
  • 目录
  • 简介
总报告
2024~2025年中国首都发展状况与形势分析
“四个中心”建设篇
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服务保障能力提升难点与对策研究 北京市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 2024年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与2025年形势分析 2024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成效与2025年形势分析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北京首发经济的难点与对策
绿色低碳发展篇
首都推进“双碳”工作进展与2025年形势分析 美丽中国视域下北京城市碳排放的演化趋势与驱动因素研究 首都数字经济赋能京津冀绿色高质量发展效果评估 北京绿色技术创新主体的贡献差异研究 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成效、难点及提升路径 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旅游公共服务提升
首都都市圈篇
京津冀协同推动首都都市圈建设的瓶颈与路径研究 京津冀机器人制造业的空间布局与网络关系研究 基于自由席的首都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京津冀城市群视域下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形象建构研究 京津冀地区高技能人才发展难题及对策研究
国际经验篇
京津冀与东京湾区产业集群及创新体系比较研究 北京打造高品质文旅主题游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策——以北京中轴线为例 北京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推进路径 国际大都市区人口就业圈层演变经验与启示 城乡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其启示
内容简介
《中国首都发展报告(2024~2025)》分为总报告、“四个中心”建设篇、绿色低碳发展篇、首都都市圈篇、国际经验篇,重点研判2024~2025年首都发展的主要成效、基本现状、重点难点,注重学术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基于专业视野从不同维度提出新时代中国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本书创造性地构建了首都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过指标体系测评,2010~2023年,首都发展指数、城市发展指数和首都与城市协同发展指数均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首都在自...展开
作者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贺亚兰 贺亚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管理学博士、研究员。2023年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宣传宣讲、文化发展和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参与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军工文化建设等相关文件起草。承担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项目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1项。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北京日报》《前线》等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主编《社会主义500年编年史》(上、下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等多部党员干部读本。

陆小成 陆小成

1978年生,湖南耒阳人,中共党员,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清华大学科技政策博士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公派访问学者,兼任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秘书长、北京城市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首都发展、公共管理、城市治理、低碳创新等。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民政部、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50多项。出版专著《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首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都发展核心要义》等16部。在《科学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城市发展研究》等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他中文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发表三报一刊理论文章7篇。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20余项。获得民政部、湖北省政府等研究成果奖多项。

何仁伟 何仁伟

博士,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10余家CSSCI期刊的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各1项,主持省部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10余项。在《旅游学刊》《地理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光明日报》等重要核心期刊和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篇;出版专著1部,多次获得中国地理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提交咨政报告1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7项。

刘小敏 刘小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专业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宏观经济模型构建与应用。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其他重大项目多项,获得北京市调研报告一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1项。

贾澎 贾澎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美学与文化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其他重大、重点课题10余项,获得北京市调研报告二等奖。

徐爽 徐爽

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JAIST)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服务科学、知识管理。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科技创新政策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多项。公开发表CSSCI期刊论文《日本科技基本法设立以后科技政策的演变研究》《创建科学城过程中如何防止“筑波病”?——日本筑波科学城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及启示》,公开发表中文期刊、日文期刊、英文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