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虚无主义的“中国性”建构——评“中国虚无主义”

作者:
杨哲
出版日期:
2018年6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1.09 MB
报告字数:
12164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3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表现为大众心理、流行思潮、理论命题等多种社会意识形态,虚无主义与中国的关联亟待审理,中国有没有虚无主义以及这种主义是什么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中国传入和传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虚无主义的“中国性”得以建构。由此,“虚无主义在中国”逐渐走向“中国的虚无主义”,虚无主义的主体意蕴逐渐丰满。本文基于虚无主义批判话语由大写到小写的范式转化,提出“中国虚无主义”概念作为回溯虚无主义思想史的逻辑前提,进而审理虚无主义在中国的理论路径,提炼中国虚无主义的话语逻辑和问题意识,以期为当代反复而又繁杂的虚无主义思潮提供批判资源。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虚无主义本土化路径

作者简介:

杨哲:杨哲,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文章目录
·范式转化:中国虚无主义的概念缘起
·理论旅行:虚无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路径
·话语变迁: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当代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