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大学生体验式教育:主题、困境与未来

作者:
杨海军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大小:
975.24 KB
报告字数:
8263字
所属图书: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5年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现代汉语大辞典》对体验的定义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汉语大辞典编委会:《现代汉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05,第1118页。也就是说,体验(experience)是以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经历所产生的经验对学习对象形成升华和超越的过程。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库伯(David A. Kolb)认为,“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经历、体认和验证。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认知和情感”。〔美〕D.A.库伯:《体验学习》,王灿明、朱水萍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0页。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体验是一种存在方式。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体验乃是一种在场方式,也即一种存在方式。通过体验,显现着的意识本身入于其本己的在场寓于自身而在场。体验把意识聚集于它的本质的聚集之中”。〔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第191页。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体验是在与一定经验关联中发生的情感融入和态度、意义的生产。”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第7页。主观体验是指“一个人对情绪或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彭聆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第436页。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体验式教育是在反思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在尊重受教育者情感的基础上,通过给予受教育者实际体验,触动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指出,“教育的本质之一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是有机体与环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美〕马斯洛等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第66页。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杨海军:

文章目录
体验式教育的主题
  • (一)情感性
  • (二)主体性
  • (三)实践性
大学生体验式教育的困境
  • (一)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有待培养
  • (二)大学生的自主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 (三)大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亟须增强
大学生体验式教育的未来
  • (一)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 (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教育能力
  • (三)增强大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