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江畅

  •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 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伦理学、价值论。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部兼职教授,国际价值哲学学会(ISVI)前会长、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伦理学学会名誉会长、湖北省传统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化发展报告》、《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文化发展论丛》、“道德·价值·文化丛书”主编。

  • 图书
  • 文章
  •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6下半年卷)
    G.JohnM.AbbarnoThomasMagnell戴茂堂 江畅 主编 ; 徐瑾 执行主编 ;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国际价值研究学会(ISVI)2017年03月出版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由国际价值研究学会(ISVI)与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编,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集刊,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集刊注重发表伦理学理论方面的文章,以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发表中西价值论与伦理学思想史方面的文章,以强化刊物的学术根基;注重发表应用伦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文章,以回答当代人类和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2016下半年卷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传统价值与伦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西方价值与伦理等展开讨论,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展开专题研讨,也对“人间佛教”、先秦礼乐思想的逻辑演进等中国传统价值与伦理以及马里坦“位格”理论等西方伦理与价值展开研究。本刊作为国际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既有严肃的深度学理探讨,又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研究。
  •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0)
    蔡利平 贺艳菊 主编助理 ;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 编 ; 阮航 执行主编 ; 孙伟平 戴茂堂 江畅 主编 ; 徐弢 黄妍 李家莲 副主编 2020年11月出版
    2018~2019年,我国人民满怀豪情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18~2019年,我国文化事业投入持续稳步增长,为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文化事业建设成效显著,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深入开展乡村文化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呈现新局面。但在文化事业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贴近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增强其文化获得感,培育其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中国文化生产领域继续深化改革,总体状况持续向好,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文化及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上升,文化产品的进出口稳中有升。互联网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文化生产领域新的增长点,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国际竞争力。文化产品的生产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实现提质增效、推动融合发展,同时主题出版与期刊转型成为年度亮点,国产电影强势崛起,总体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文化产品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依旧任重道远,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缓慢。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出台和落实了一系列更加具体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越来越精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明显,文化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中国在文化国内传播和影响力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较大成就,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红利惠及文化传播行业,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影视行业的结构性调整成效初显,网络视频平台逐步转型为新的文化载体。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在2019年8~12月开展了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调查(2019)”,为《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0)》的研创提供事实依据与数据支持。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报告对1949~2019年我国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提供了《公共文化机构资本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特征与趋势》研究报告。报告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文化机构发展7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描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10个时间序列弹性变量,构建了长期协整模型。为增强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本报告立足于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从文化事业、文化生产、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国内和国际传播与影响力六个方面,对2018~2019年我国文化发展的新成就、新态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总体上和指数上的描述和分析,对中国文化近年来所达到的水平和竞争力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对2020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文化建设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希望借此为党和政府的有关决策和管理提供宏观上的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
  •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7)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 编 ; 陈俊 阮航 执行主编 ; 孙伟平 戴茂堂 江畅 主编 ; 徐弢 李家莲 副主编 2017年05月出版
    2015~2016年,中国文化发展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获得了快速发展。党和政府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有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善,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力大幅度提升。可以说,这两年的中国文化发展水平,无论是在社会效益还是在经济效益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报告》基于对2015~2016年中国文化新发展的考察,从文化建设、文化生产、文化成果、文化服务、文化传播和文化影响这六个方面,总体上描述并分析了这两年我国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而评估中国文化新近发展达到的水平和竞争力,对2017年中国文化建设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希望借此能够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以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增强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及社会文化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基于对2015~2016年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总体上的描述和分析,我们看到,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文化相关部门,各种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文化建设者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事业费总量显著增长,中央对地方文化项目补助资金再创新高,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文化建设蓬勃发展。文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文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文化活动突显特色和亮点,文化品牌化、本土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文化产品呈现更加繁荣的局面,无论是文艺产品还是理论成果都有一定增长。文化服务水平稳步向前发展。在文化服务供给方面,政府加大供给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突破、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在文化服务消费方面,我国居民文化服务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化,文化服务消费满意度明显提高。各种媒介各展所长,开展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信息传播,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显现出巨大的潜力。中国文化不仅在对外交流与传播中扩大了国际影响力,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整体实力。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仍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等问题。基于对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描述、分析和评价,《报告》仍然采取分类报告与专题报告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分类报告运用国家权威机构发布和我们组织调查获得的第一手数据和可靠材料,着重从文化建设、文化生产、文化成果、文化服务、文化传播和文化影响六大部分进一步对2015~2016年中国文化发展各方面的状况做了具体的描述,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文化发展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建议。专题报告则主要根据我们组织的“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调查(2016)”获得的数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状况、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状况以及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对当代中国影响状况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要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界定以及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等建议。
  •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1)
    蔡利平贺艳菊 主编助理 ;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 编 ; 徐弢 黄妍 执行主编 ; 陶文佳 卿菁 李家莲 副主编 ; 江畅 徐瑾 主编 2021年09月出版
    文化的重要性,正如《易经》所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文成教化是实现文治昌明的必经之途。2020年对我国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是我国抗击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一年。总的来说,在这一年里,我国不仅在经济上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而且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成就辉煌,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成效显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文化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扶贫成效显著;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党建和文化宣传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等。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待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有待进一步深化;新媒体版权尚未取得有效的法律保护,版权纠纷仍然存在;红色文化基地建设存在开发不足、流于形式等问题;地方特色文化遗址保护力度不够,对民间艺人的关注度仍有待提升;基层公共文化环境有待改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为了解2019~2020年中国文化发展状况,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社会调查中心(以下简称“调查中心”)在2020年8~12月进行了“中国文化发展现状(2020)”问卷调查。此外,本书还以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开发微观调查数据,探索中国文化发展新趋势》,对历年《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研创工作中微观调查数据开发、建库、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文化建设发展为例,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新动态、公共文化建设满意度评价的新变化,并对微观数据所反映的文化建设满意度、获得感、认知认同做了动态分析。总体而言,本书立足于现实,通过对文化事业、文化生产、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传播和影响力等各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2020年我国文化发展取得的新成就、体现出的新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描述和客观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思考,为党和政府在文化建设领域的相关决策和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
  •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8上半年卷)
    〔美〕G.JohnM.Abbarno(阿尔巴诺)〔美〕ThomasMagnell(麦格勒尔)戴茂堂 江畅 主编 ; 徐瑾 执行主编 2018年10月出版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屮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屮心、国际价值研究学会共同编辑,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集刊注重发表理论伦理学方面的文章,以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发表中西价值论与伦理学思想史方面的文章,以强化刊物的学术根基;注重发表应用伦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义章,以回答当代人类和当代中国现实问题。2018上半年卷针对传统价值与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等问题展开讨论,既对中国哲学与中国伦理文化所推崇的“中和”理念的源流和内涵等进行了深入思考,探究文质论与义利之辨,也深入探讨了维特根斯坦与人类学的关系、文艺复兴与现代西方法治精神的形成等西方价值与伦理,以期获得对我国社会建设的有益借鉴。本刊作为国际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既有严肃的深度学理探讨,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研究。
  •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5年卷)
    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国际价值哲学学会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编 ; G.JohnM.Abbarno(阿巴尔诺)ThomasMagnell(麦格勒尔)戴茂堂 江畅 主编 ; 周海春 执行主编 2016年05月出版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由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国际价值哲学学会和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合作编辑,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国际性学术集刊,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中西伦理思想史,以及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2015年卷针对当代德性论、中国传统价值与伦理、西方伦理与价值、现实生活中的伦理与价值、教育伦理等展开讨论,收录了当代西方极具代表性的德性伦理学家迈克尔·斯洛特的翻译文章,国内新老学人学术演讲、学理争鸣的文章,以及新书评介。本刊既有严肃的深度学理探讨,又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研究。
  •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7上半年卷)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国际价值研究学会(ISVI)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编 ; G.JohnM.AbbarnoThomasMagnell戴茂堂 江畅 主编 ; 徐瑾 执行主编 2017年08月出版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及国际价值研究学会(ISVI)共同主编,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集刊,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集刊注重发表伦理学理论方面的文章,以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发表中西价值论与伦理学思想史方面的文章,以强化刊物的学术根基;注重发表应用伦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文章,以回答当代人类和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2017年上半年卷针对儒家和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亚洲价值观和伦理秩序等前沿问题展开讨论,既围绕“人情”的道德现象学、物道主义价值观等传统价值与伦理展开专题研究,也对克利福德信念伦理学思想、基德尔“道德勇气”概念等西方价值与伦理展开深层思考。本刊作为国际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既有严肃的深度学理探讨,又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研究。
  •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8)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 编 ; 陈俊 阮航 执行主编 ; 孙伟平 戴茂堂 江畅 主编 ; 徐弢 李家莲 副主编 2018年05月出版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我国的文化建设像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样,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时期。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这既对我国文化建设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也为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这两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普遍增强,中国文化的民族认同和国际影响也迈上了新的台阶。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文化投入,文化强国建设力度空前加大,文化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文化需求、文化供给、文化消费水平普遍提高。本书着眼于2016~2017年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从文化建设、文化生产、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与消费、文化国内和国际传播与影响等六个方面,对我国文化的新发展、新成就以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总体上和指数上的描述和分析,对中国文化两年来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竞争力做出定性和定量评估,对2018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中国文化建设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希望借此为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及社会文化管理提供宏观上的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以增强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2016~2017年,我国文化事业的投入持续增长,文化事业费的总额和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国家和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事业建设发展的方针政策以及“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文件,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布局更加明确。文化产业政策导向明确且初见成效,文化产业的总体走势良好,成为宏观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公共文化服务法律法规供给、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供给、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供给、公共文化各分领域的服务供给都比较充分,公共文化立法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公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消费水平有所提升,公众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满意度增加。文化产品进一步呈现繁荣的局面,无论是艺术产品还是理论成果都有大幅度增长。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高度融合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成为中国文化国内传播的主要引擎,相关文化法规与政策保障是中国文化国内传播的重要推动力,国内文化影响力的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文化对外交流进一步增多,文化海外传播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国家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凸显,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升。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文化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精英人群对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不够高,文化资源城乡分布还不均衡,基层公共文化队伍还不健全,文化产业创新能力还不够,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仍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文化对外传播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等问题。为了给本书提供首发的鲜活数据,本书编纂单位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每年组织一次“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调查”。2017年发放调查问卷4500份,共收到问卷4238份,调查范围涉及18个省级单位、33个市县级单位和2个调查点。剔除填写不规范、不完整的问卷以后,有效样本为4204份。本书一如既往,充分利用了这一常规性调查的数据。同时,本书还收入了根据这次调查数据撰写的专题报告《文化建设和发展对核心价值观认同影响研究报告》。该报告从文化建设和发展事业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当前我国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因素,认为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践行,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调查报告也显示,人们普遍认为“增强文化自信”“加大对网络传媒的监管力度”“提升文化产品的创新度”等对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产生了积极影响,而“政府的文化管理”和“公共文化供给”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这表明,当前我国的文化管理和文化供给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书建议,当前应该着力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强化文化事业管理,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供心理保障、内容保障和制度保障。
  •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9)
    陈俊阮航 执行主编 ;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 编 ; 孙伟平 戴茂堂 江畅 主编 2019年07月出版
    2017~2018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主流文化的社会认同度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得到空前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我国的文化建设进一步获得全面快速发展。中国文化发展的宏观环境继续优化,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文化投入不断向基层倾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学艺术创作精彩纷呈,文化市场得到有效规范和治理,文化传播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在获得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效果不够到位、公众对公共文化建设与创新感到不太满意、农民文化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保障等。为此,今后的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公共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方式,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农村文化惠民政策并切实贯彻实行,有效保障村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了给本报告提供第一手数据,本报告研创单位在2018年组织了“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调查(2018)”,在2017~2018年组织了“精英人群核心价值认知与认同调查”。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调查的样本涉及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1个市(州)、区、县以及2个师资培训中心,共发放问卷4500份,回收问卷4200份,问卷回收率为93.33%,有效问卷为40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33%。调研和数据处理人员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确保了调研数据的真实可靠与有效性,并建立了数据分析模板,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数据库并形成了基础数据、基本数据分析表、数据合成表等成果。本报告充分利用了这一常规性调查的数据,同时还收入了根据这次调查数据撰写的专题报告《精英群体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报告根据两次调查的数据对精英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认同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精英群体对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中的个人价值准则的认同度最高。报告提出,要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概括和内涵的统一阐释,树立精英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标杆形象,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的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精英群体文化和价值理念。
  • 后记
    2020年11月 出版
  • 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问题分析
    2017年05月 出版
    我们在2016年开展的“弘扬核心价值观与继承传统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调查”(2016)的结果显示,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为“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状况总体良好。这表明,当前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情感认同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核心价值观对公众的亲和力不够,公众对其中一些价值如公正等的实现缺乏足够的信任度,等等。本报告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适当的对策与建议。
  •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6)
    2017年05月 出版
    2015~2016年,中国文化发展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文化体制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更为规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明显提升,文艺创作成果更加丰富和繁荣,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增强。但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群众文化活动不能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合理可行的对策。
  • 哈贝马斯论世界共同体及其构建
    2017年08月 出版
    在哈贝马斯庞大的思想体系中,关于世界共同体的思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人类日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新情况下特别值得整理、发掘和弘扬的。他从民族国家形成、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深刻揭示了构建世界共同体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并提供了如何构建世界共同体的方案。哈贝马斯的世界共同体思想是与自古以来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各种“世界大同”思想一脉相承的,是当代人类和世界各国政府必须认真对待的使世界走向永久和平和人类走出生存危机的最具现实性的可供选择的理论和方案。
  •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
    2016年06月 出版
    2014~2015年,中国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体现在文化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文化事业建设稳步推进;文化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文化对外传播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包括体制改革、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及对外影响和对外传播等,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 2017年中国文化发展后记
    2018年05月 出版
    《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一转眼走过了五年历程,本书已经是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五本年度报告了。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其社会政法分社的指导和帮助下,《报告》开始走向成熟。当然,要使本书真正能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办成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状况的权威窗口,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需要下大功夫把它打造成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