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前30年的城市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949~1978)

作者:
陈晓梅
出版日期:
2017年9月
报告页数:
47页
报告大小:
1.2 MB
报告字数:
42582字
所属图书:
中国传统城市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近30年的传统城市建设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论述。这一阶段全面确立和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围绕中心任务,以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动员”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迅速展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左”的思想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扬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统城市

作者简介:

陈晓梅:陈晓梅 1972年生,博士,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版学术著作《扬州名水》,先后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社会科学》《红旗文稿》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科学项目、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等。

文章目录
“街居制”:新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
  • (一)街居制的形成
  • (二)街居制行政化的加强
全面确立和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 (一)区域物质文化形态的更新与再造
  • (二)宣传工作、思想改造和社会主义教育
  • (三)倡导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风尚
本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经验
  • 1.全面确立、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 2.围绕中心任务,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3.以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动员”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