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阐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迅速推进。城市开始重视对社区物态文化的保护和更新,大力发展居办经济,有力地改善了民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充分发挥城市基层组织、基层党员干部的核心作用,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扬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统城市
陈晓梅:陈晓梅 1972年生,博士,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版学术著作《扬州名水》,先后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社会科学》《红旗文稿》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科学项目、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