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土地整合,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作者:
董帅兵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大小:
1.34 MB
报告字数:
14798字
所属图书:
清远改革:以治理有效引领乡村振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8.122-143
任路
李博阳
方帅
摘要:
叶屋村的土地整合既是农村土地制度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村庄发展的现实要求,叶屋村的土地分散零碎,部分土地抛荒,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凋敝形成强烈反差,村民渴望发展高效农业增加收入,进而改变村庄的落后状态。叶屋村的土地整合大致经历了土地清丈、土地分包、以换促合三个阶段。同时,叶屋村通过土地调整,在保障农民基本承包权利的基础上,解决了土地分散、丢荒等问题,促进了村庄的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还化解了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维护了村庄的团结和谐,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品位。最后,本文对“叶屋模式”的价值和局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规模经营
土地制度
土地整合
"叶屋模式”
作者简介:
董帅兵:
相关报告
点土成金:探索山区适度规模经营新路径——基于清远市叶屋村土地整合的调查与思考
化“零”为“整”:让山区零碎化土地“再焕生机”——基于清远市土地整合的调查与研究
四川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遂宁市安居区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的“三地共治”探索与经验启示
安徽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索
农地规模经营与农村社会阶层结构重塑
“三权分置”下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的实践困境
宅基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水区
河南乡村振兴战略的用地保障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演变及江苏经验
文章目录
整合背景: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压力
(一)农村土地制度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土地经营遭遇的现实困境
土地清丈:以质量双清奠定土地整合基础
(一)充分讨论,转变农民土地观念
(二)分类统计,顺利摸清土地质量
(三)重新规划,完善村庄基础设施
土地分包:以公平为重保障土地承包权利
(一)规则先行,制定土地分包方案
(二)注重公平,明晰土地分配原则
(三)提高效率,发挥理事带头作用
以换促合:以灵活互换提升土地经营效益
(一)制定土地置换方案
(二)明晰土地置换原则
(三)确保土地规模经营
机制创新:土地整合何以成功推进
(一)自治落地,确保事有人管
(二)步步为营,实现理事有方
(三)规模适度,多重成效激励
总结反思:“叶屋模式”的价值与局限
(一)“条件-形式”分析框架下的“叶屋模式”
(二)“叶屋模式”的适用性
(三)完善叶屋村土地制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