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2020~2021年大运河非遗保护传承研究报告——以通州段为例

作者:
江光华 伊彤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44页
报告大小:
1.24 MB
报告字数:
35227字
所属图书:
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0~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报告分析了大运河通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保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在总结借鉴国内外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运河通州段非遗保护传承与利用的思路和对策建议:提高站位,建立“跨界型”体制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促进大运河非遗的活化利用;培源固本,丰富完善传承人培养体系;加强理论研究,助力大运河非遗提质升级;加快载体平台建设,营造大运河非遗保护传承良好环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州中国大运河

作者简介:

江光华:博士,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产业、科技政策。

伊彤: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战略、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牵头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软科学研究项目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和递送各级政府内参百余篇,参编出版专著20余部,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和科技奖励。

文章目录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价值
  • (一)大运河非遗的重要特点
  • (二)大运河非遗的多维价值
大运河非遗保护概览
  • (一)大运河非遗保护现状
  • (二)大运河非遗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大运河(通州段)非遗保护现状与问题
  • (一)非遗项目概况及特色
  • (二)非遗保护的实践探索
  • (三)大运河(通州段)非遗保护面临的问题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借鉴
  • (一)国外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做法
  • (二)国内其他省(市)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做法
  • (三)借鉴与启示
促进大运河非遗保护的思路与对策
  • (一)总体思路
  • (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