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绪论

作者:
出版日期:
2016年1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大小:
935.89 KB
报告字数:
18443字
所属图书: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的国家,其文化积累之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之持久稳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变。一次是从列国并立的先秦时代,转变到秦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另一次是从晚清开始的,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向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的现代社会转变。这种重大的转变,既是社会形态的转变,也是文化形态的转变。本书研究近代文化转型,即研究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化从中古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文化,转变到与近现代的,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这一个转变过程与先秦到秦汉的转变过程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从先秦到秦汉的历史转变,完全是由于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变化积聚起来所产生的动力所驱动的。而晚清开始的这次转变,是在有巨大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发生的。从文化转型的角度去看,前一次转变,是中国文化内部的价值转换;而后一次转变,看起来好像是由某种外来的价值观念取代中国固有的价值观念,由某种外来的文化取代中国固有的文化(当然,只是外表上看来像是如此)。所以,许许多多的人,对这种转变都感到不适应。偏于保守的人,有的认为,这种转变是“用夷变夏”,犯了祖宗之大忌。有的认为,这种转变使人远不如从前那样在旧传统中生活得自在。一般人,也多因为不适应这种带有外来色彩的变化而陷入深沉的、持久的困惑。这困惑,首先,是关于文化之“中”与“西”的对立和难以化解;其次,是由此而强化了的文化之“古”与“今”的困惑,以及关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关系的困惑,等等。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本书研究的旨趣与构想
·明清之际传统文化内部的异动
·鸦片战争前清代思想、学术与文化的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