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组建临时政府,制定相关法律,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除旧布新,颇有一点新国气象。然而,北京的满清朝廷并没有立即退出历史舞台。当时的革命政府虽辖有南方数省,而实力甚有限,不足以发兵直捣清廷,统一全国。清末以来,骎骎养成势力的袁世凯,这时借机攫得清政府的实权。于是乃有南北议和之事。双方就迫使清帝退位的条件,几经讨价还价,始达成协议。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但在其退位诏书中,却加上“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句话。袁世凯乃尽力加以利用,俨然以国家权力之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君临天下。当时,中间势力之多数,因希望尽快实现统一、和平,而寄望于实力较强的袁世凯。况孙中山自武昌起义后,亦曾屡次表示让贤袁世凯之意。于是,乃造成统一与安定全国之事,非袁莫属之舆论。孙中山于清帝退位的第二天即发表辞职文告,荐袁自代。孙中山及革命党人要求袁世凯宣布政见,信守约法,拥护共和,并须到南京就任总统。袁皆佯允之,而略施小伎,导演北京兵变,借口北方局势不稳,而拒绝南下,于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此后,他就利用合法名义和手中实权,一步一步地积聚力量,打压异己,倒行逆施,直至帝制自为,造成全国政治失序,乱象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