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论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难点
作者:
郝铁川
出版日期:
2019年1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大小:
1.15 MB
报告字数:
8454字
所属图书: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1.70-80
李步云
刘海年
李林
刘瀚
摘要:
对于新中国的公民来说,精神文明建设并不陌生。在过去,党和政府主要采用四种办法来提高人的道德觉悟。一是树立榜样,二是开会,三是办学习班,四是谈心。显而易见,这些都属于教育手段。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率先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主张,1982年宪法设立了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条款(第19~24条)。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既把民主法制观念作为公民素质的组成部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又把厉行法治定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从而使法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思路、新举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
法制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依法治国
作者简介:
郝铁川:
2001年9月~2003年8月,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法理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华东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相关报告
法治观念与廉政建设的内在联系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与依法治国方略
论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表现和功能互补
依法治国、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律文化
论法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综述
建国初期法制实践的特征——以1950年代《婚姻法》贯彻运动为例
文章目录
·
从当今社会三个新问题看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的必要性
·
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相结合的可行性
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难点
(一)道德的“圣人”追求与法律的“中人”标准的树立
(二)道德的义务优先与法律的权利优先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