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儒学道德教育思想的启示

作者:
李忠红 王贺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大小:
784.58 KB
报告字数:
12424字
所属图书:
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儒学道德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界称之为先秦时期),以孔、孟、荀三家为代表的道德教育理论构成了先秦儒学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并为其后儒学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乃至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已经建立起较完整的道德教育体系,但是面临的挑战仍是巨大的。当代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先秦儒学道德教育思想,并且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其主要的思想精髓对当代道德教育仍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才能使高校德育卓有成效?这是21世纪的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高校德育除了要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之外,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符合道德教育规律的知识框架。作为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学道德教育思想,探讨它的内在逻辑理路,将为现代高校德育的发展提供许多可以借鉴的观点与方法。
关键词:

儒学道德教育教育思想

作者简介:

李忠红:男,1965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主持、参与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课题等多项;在《中国高等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编著4部;获“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东莞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王贺:

文章目录
儒学人性思想的道德教育功能
  • (一)孔孟的人性至善
  • (二)荀子的人性之恶
儒学义利观念的价值引导功能
  • (一)儒学传统的重要义法
  • (二)儒学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儒学圣王人格的精神境界功能
  • (一)圣王人格的道德价值
  • (二)圣王人格的价值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