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意义

作者:
出版日期:
2019年4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大小:
798.12 KB
报告字数:
19416字
所属图书: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21~194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所得出的历史的科学的结论。21世纪的今人再来看待这一历史结论时,需要将这一认识放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历史情境中,去“设身处地”地理解,同时又为了客观性的需要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冷眼旁观”;既要客观地描述和分析这一认知过程,又要有现实关怀并强调这一认知的意义。因此,本书不仅仅是分析这一结论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还要分析这一认识过程和结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对当代中国具有怎样的启示。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两半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基础”
  • 1.成熟的理论体系自有其坚固的“科学基础”
  •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更为直接的“科学基础”
“两半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一)党的社会性质认知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基本组成
  • (二)“两半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 (三)“两半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党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的现实意义
  • (一)回应当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的质疑
  • (二)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