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康党”与戊戌己亥政局的变动(下)

作者:
出版日期:
2017年5月
报告页数:
83页
报告大小:
1.79 MB
报告字数:
71401字
所属图书:
戊戌时期学术政治纷争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进入己亥年(光绪二十五年),出人意料的是,“康党”的宣传逐渐出现了微妙的转向,即由政变初的诋毁太后、谋救光绪,转变为此时的调和两宫、呼吁归政。具体而言,此一转向体现在“康党”对政变主角的叙述发生了重大变化,荣禄取代慈禧成为发动政变的罪魁祸首,而政变之初“康党”重点诋毁的慈禧太后,却成了被荣禄利用的工具,这与政变初“康党”决然对抗慈禧、诋毁太后的态度已然不同。与此相应,政变之初,“康党”急于寻求列强干涉的活动有所收敛,代之而起的是发动舆论,直接呼吁太后归政、皇上亲政。这是“康党”面对己亥新政局做出的策略调整,也是对其前期宣传失当的适度纠偏。反观此期清廷的“康党”政策,非但没有丝毫的放宽,而且还不时发布缉拿“康党”的上谕,并暗中布局,先有刘学询日本之行,后有李鸿章督粤之命,其真实命意均在“康党”。而清廷对新政的打压,以刚毅南下为契机,变本加厉,不仅维新新政无法幸免,洋务新政也难以为继。与此同时,清廷暗中筹划废立,并于己亥年末宣布立嗣之谕。清廷的这些举措都引起了新党的抨击,其激烈程度有与“康党”趋同之势。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己亥年“康党”宣传的悄然转向
·清廷的“康党”政策、立嗣上谕与新党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