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挽救民族存亡的思潮开启了中国传统教育的转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应运而生。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变革深刻影响了近代学制的演变,面对传统文化教育被割裂、被矮化的现实,面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危机,部分爱国学者积极开展国学教育与研究,国学运动逐渐兴起。以北京大学国学门为起点,近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进入办学的探索阶段,不仅公立大学纷纷成立国学院系所,还有私立的国学专门学校、国学讲习会、书院以及教会大学的国学研究所等。
中国高等教育主要途径传统文化教育
杨旻: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