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协同

作者:
李秀芳 王鑫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61页
报告大小:
983.08 KB
报告字数:
49522字
所属图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不是少数思政专门力量就能完成的,这项工作需要高校众多角色的协同联动。有效的协同不仅能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阻力,更能实现教育效果的倍增。而这种协同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门队伍内部的协同,也包括专门队伍之间,乃至专门队伍和非专门队伍之间的协同。

如前所述,协同学理论为合力育人提供了理论支撑。协同学就是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理论,它力图阐明在具体性质极不相同的系统中产生新结构和自组织的共同性,揭示合作效应引起的系统的自组织作用,在千差万别的科学领域中确定系统自组织赖以进行的自然规律。协同学理论对于开展高校合力育人,形成育人共同体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科学整合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其他教职工的功能,做到课堂内外的时空互补、课堂上的内容互补、课堂外的教育形式互补等,从而实现整个育人体系的协同共建,发挥“1+1>2”的特殊效果。

关键词: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协同

作者简介:

李秀芳: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史、国际冷战史等教学和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课题多项,编写学术著作多部,多篇论文获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王鑫:中共党员,法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工部、研工部副部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青联委员、“阳光学者”、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高校辅导员论坛论文一等奖等荣誉。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校德育管理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承担多项思想政治教育类课题,公开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理论依据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现实依据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机制建构
第二节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
  •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依据
  •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可行性
  •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要路径
第三节 高校专业课程育人角色之间的协同
  • 高校专业课程育人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 高校专业课程育人的可行性
  • 高校专业课程育人的原则
  • 高校专业课程育人的协同路径
第四节 组织者——辅导员在三全育人中的角色转换
  • 大一统政治教育:辅导员育人的原初动力
  • 多元化指导帮扶:辅导员育人的动力增能
  • 事务性工作的沉浸:辅导员育人的动能衰减
  • 价值观引领的回归:辅导员育人的动能转换
第五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协同
  • 在建设机制上,有效统筹“大思政”育人资源
  • 在工作渠道上,将“育生”和“育师”进一步联动
  • 在工作内容上,将“知识性、管理性、服务性”和“价值观”有机结合
  • 在工作环境上,将校内和校外育人资源进一步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