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经济特区的动态演进与中国发展道路

作者:
姬超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大小:
963.33 KB
报告字数:
15014字
所属图书:
论发展型国家:中国道路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从纵向来看,经济特区的动态演进正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过程;从横向来看,经济特区的动态演进体现了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讨论中国经济问题时,现有的许多研究习惯于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区域之间以及区域与整体的有机关联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但是事实上,我国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十分巨大,非均衡发展特征非常明显,这恰恰是中国偏向性政策的实践结果。与此同时,基于偏向性政策的先行地区构成了后发地区经济扩张的重要前提和背景,最终形成了全国各地梯度发展、渐进优化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非均衡发展道路,中国在实践过程中也在不断丰富发展型国家的理论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

经济特区增量改革动态演进

作者简介:

姬超:深圳大学经济学博士,山西大学政治学博士后,香港城市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许昌学院教授,广东省南方三农咨询服务中心特聘专家,Routledge学术出版集团匿名评审人。长期致力于经济增长与政府治理的互动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跨学科、跨界研究经验。2017年获得“香江学者计划”资助,与香港城市大学在“一带一路”和香港专业服务领域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究,研究成果、政策倡议屡获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正面回应;2018年获评河南省委组织部首届中原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获评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国际贸易问题》《农业经济问题》《新政治经济学评论》《江苏社会科学》等权威与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

文章目录
经济特区的动态演进与中国道路
  • (一)从深圳经济特区到海南经济特区
  • (二)从沿海经济特区到沿河、沿边开发开放新区
  • (三)从经济特区到自由贸易区
  • (四)从自由贸易区到自由贸易港
  • (五)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中国非均衡发展道路实践的形成
  • (一)基于均衡发展理论的失败探索
  • (二)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偏向性政策实践
  • (三)偏向性政策的具体实践
中国发展道路的增量改革内涵
  • (一)以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机制
  • (二)以渐进式路径规避改革道路上的各种风险
  • (三)以动态调整的偏向性政策持续推进整体制度改革
·新时代中国发展道路的优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