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经济特区对中国道路的经济贡献

作者:
陶一桃 鲁志国
出版日期:
2017年2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7878字
所属图书:
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为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创新、深入发展——从沿海到内陆、沿江和沿边的“极点拉动”“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经济梯度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章尝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全面客观地审视经济特区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作用,通过度量这种推动和辐射作用,一方面可以在实施政策时增加对预期结果的把握,另一方面可以评价经济特区的产业引领和示范效果,在产业规划时找准切入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经济特区经济贡献中国道路

作者简介:

陶一桃: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鲁志国:浙江舟山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西方经济学”广东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观经济学”主持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计划预算审查监督咨询专家,广东经济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出版著作有《广义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关系研究》《中国经济特区史论》《政治经济学》等。科研成果两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经济特区发展的基本背景
第二节 经济特区自身增长现状:规模和速度
  • 经济特区在经济、产业层面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 经济特区产业结构转换水平情况
第三节 经济特区对宏观经济的推动和辐射作用:宏观视角
  •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 检验的结果与说明
第四节 评价经济特区的产业引领和示范效果:产业层面
  • 经济特区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定量评价过程与结果
  • 评价分析
·第五节 经济特区未来产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