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内化于心:构建以培育正确劳动价值观为导向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作者:
李珂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30页
报告大小:
1.48 MB
报告字数:
18929字
所属图书:
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3.233-262
李珂
摘要: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不难看出,我国劳动教育的推进与实施表现出明显的外生性特点。正是这种外生性特点导致我国的劳动教育即使有时候很努力,效果有时并不理想。我国劳动教育的外生性特点既表现为驱力的外生性, 又表现为目的的外生性。立足劳动培养人的核心价值观,建构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劳动教育是今天加强劳动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价值观
外生性特点
作者简介:
李珂: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部长兼新闻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相关报告
行不及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调查与思考(下)
顶层设计:劳动教育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体系设计
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原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劳动教育的新发展
行胜于言:劳动教育对立德树人的功能支撑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新中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回顾
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与时俱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演变
救国救民:民国时期劳动教育的积极探索
文章目录
·
基本理念:建构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劳动教育体系
主要任务: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树立“四最”劳动价值观
(二)培育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
(三)培养诚实劳动的优良品德
(四)打下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基础
(五)养成勤于劳动的良好习惯
协同推进:全社会加强劳动教育的理想图景
(一)实现劳动教育顶层设计的系统化
(二)实现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的一体化
(三)实施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协同化
(四)实现劳动科学学科建设显学化
(五)实现劳动教育精准化
(六)实现劳动教育师资多元化
落地生根:相关各方参与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砥砺成长:充分发挥受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行合一”中成长成才
(二)育根发萌:当好“第一任老师”,在“陪伴爱护”中给孩子以足够的正能量
(三)全面培养: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因材施教”中培养未来高素质劳动者
(四)春风化雨:营造崇尚劳动、崇尚创造的浓厚社会氛围,在“榜样引领”中弘扬劳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