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激活“非遗”活态传承保护的基层效应——以潜江市浩口镇“民歌浩口”传承与保护展演活动为例

作者:
杨代林 潘世茂 张秋发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1.25 MB
报告字数:
883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实验基地观察报告(2017~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潜江民歌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具有三音列特征的民间歌谣是楚歌遗风的典型代表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沉淀出很多经典曲目,曾在民间广为传唱。潜江市浩口镇综合文化站以“民歌浩口”特色活动为切入口,以在全镇开展潜江民歌传唱活动为重要抓手,广泛吸纳社会文艺团体和个人参与传唱展演展示,开展民歌进校园活动,创建“非遗”活态传承保护基地,让基层百姓以主人翁姿态参加到文化站活动中来,同享乐享文化成果,产生了一种“底层”效应。这种把“非遗”活态传承保护工作沉入“基层”来做的尝试,为人们提供了较好的启示。

关键词:

“非遗”保护潜江民歌基层传承

作者简介:

杨代林:潜江市文体旅新局戏工室主任,中级馆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

潘世茂:潜江市浩口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工艺美术师,书法协会会员,潜江市政协委员,国家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基地研究员。

张秋发:文化宣传员,地方志研究员。

文章目录
·“潜江民歌”的流传及现状
点燃激情,传唱民歌——浩口镇综合文化站的有益探索
  • (一)调查摸底,整合资源
  • (二)宣传造势,凝心聚力
  • (三)培训骨干,带动一方
  • (四)建立基地,活态传承
  • (五)活动创新,展演传唱
活动成效与启示
  • (一)提升了文化站员工策划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
  • (二)丰富了镇村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 (三)培养团结了一批基层文艺骨干
  • (四)激发了青少年学生学唱民歌的热情
传承与保护中的困境
  • (一)现代农业劳动变革,农民脱离土地耕作
  • (二)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下,传承人缺失
  • (三)传承与创新的矛盾关系
建议与对策
  • (一)“非遗”传承与保护要立足基层
  • (二)“非遗”传承保护要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 (三)要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和保护
  • (四)要建立较完备的项目和传承人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