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理论基础

作者:
尹健
出版日期:
2024年6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大小:
729.43 KB
报告字数:
27697字
所属图书: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转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通过对空间的多重含义与理论源起、空间转向的社会要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结构性特征和本质属性进行阐释,文章揭示了空间转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空间转向不仅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批判性视角展开的探索,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进一步分析了空间的社会化转向,强调了社会空间对人的意义以及空间创造社会生活的行为。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的集体道德冷漠和身份认同的焦虑感等问题与其所处的社会空间密切相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应时代诉求,转变传统的实践理念和方式,从教育主体的经验角度来理解和评断社会现象,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要素的优化和理论体系的更新,形成更加立体和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系统。最后,文章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结构性特征,指出这一转向过程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保持原有空间的基础上,实现空间结构的转变,以适应社会空间结构和受教育者思想空间结构发生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

社会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空间正义

作者简介:

尹健: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江汉论坛》《浙江学刊》等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文章曾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获2022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高校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奖励基金1项。

文章目录
空间的多重含义与理论源起
  • (一)传统的社会空间观及概念流变
  • (二)马克思:总体性生产的空间理论
  • (三)海德格尔:此在存在的空间观
社会形态与空间转向
  • (一)空间形态的社会特征
  • (二)空间转向的概念辨义
  • (三)空间转向的概念辨义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概念与特征
  • (一)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基本内涵
  • (二)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结构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