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从特定的一维空间向多维空间转变,空间转向逐渐成为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视角。西方理论界探讨的“空间转向”旨在恢复被时间遮蔽的空间维度,而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生成于主体对现实场域的内在体验,空间形态的演变、空间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生产方式的更替均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转向产生影响。以时间转向空间为理论视角,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由物理空间向社会空间和思想空间、由现实空间向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空间、由公共空间向个体空间转变的理论内容、现实逻辑和实践路径,能够展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经由空间体验形成的空间问题意识,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调节各种空间关系方面的时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运用的困境及其消解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国际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江汉论坛》《浙江学刊》等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文章曾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获2022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高校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奖励基金1项。